《饑餓站臺》作為壹部人性實驗類電影,每個角色都有很強的隱喻和指向性。
在本片中,除了老人、年輕女人、黑人,還有壹個自願入坑分配食物的中年女人。
老人代表看盡世間陰暗面後,適者生存留下來的惡,中年女人女人代表著看透生死、舍己為人的善,因為劇情的原因,兩人都強調自己已經在格倫身體中,更加隱喻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善與惡。
而黑人是沖動的原始力量,是最初始的生存欲望和動力源泉,在後面,格倫和黑人進行嘗試“和平反抗”時,也是黑人出力,格倫動腦子指揮。
格倫在後期代表了克制的理性,雖然他采用暴力消滅了壹小部分搶食物的人,但保障了大部分人有東西吃。
善與惡、沖動與理性,構成了壹個人最基本的行為驅動,最後良知回到了格倫身上,讓他最終救下了最底層的小孩。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很重口很晦澀難懂,但暗喻實在太豐富了,相信每個人看完後都會有不同的體驗。
只要存在層級(階級),上層的人必然浪費掉社會最多最優質的資源,而且毫不珍惜。
即使留存壹丁點就是對下層人的極大恩賜,但上層的人並不會這麽做,要麽從不理解,要不然就是帶著從底層躥升之後的快意糟踏資源。
而下層人始終會限於自身資源的匱乏,為了生存而像野獸般撕咬,導致社會永遠存在惡,再傳導反饋至上層。
層級生存,生生息息,無窮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