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和慈安皇後存在於清朝同治年間。他們在同治皇後的人選上意見相左,最終同治選擇了慈安皇後喜歡的阿魯特為皇後,從而埋下了阿魯特與慈禧不和的禍根。慈禧是造成阿魯特悲劇命運的主要人物。
阿魯特以皇後身份入宮,從清朝正門進入,得到了清朝至高無上的禮遇聲譽。但慈禧是選秀出身,所以特別嫉妒進入阿魯特家大清門的榮譽。婚後,阿魯特壹家與同治夫妻感情深厚,而阿魯特是個老實坦率的人,不善於阿諛奉承,也不刻意討好慈禧。阿魯特家並不是慈禧心目中的皇後人選。入宮後,阿魯特壹家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也沒有化解慈禧的不快,這也造成了慈禧對阿魯特壹家的敵視。婆媳關系是家庭中最難維持的,更何況是夾雜著政治權利的清宮。阿魯特的人品還不錯,但她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意識到慈禧對她的不滿,沒有認識到慈禧對她的嫉妒。
慈禧在做同治皇帝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清朝的實權,對這個兒子沒有多少母愛。她故意拆散同治與妻子的婚姻,促使同治病重,最後死去。同治去世後,阿魯特的家人更加無奈。她的父親去問慈禧
阿魯特女王的身體圖
我們現在看到的阿魯特女王屍體的圖片,就是混亂時期盜墓時被毀掉的阿魯特的屍體。圖中的屍體壹絲不掛,肚子被剖開,腸子流了出來。造成這壹可怕屍檢的場景,與當時的情況和屍體中藏著黃金的傳說有關。
1945年,日本投降,從北平撤軍,首都陷入混亂。有人利用這種混亂的局面,打起了盜掘東陵的主意。壹個指揮官命令當地農民用炸藥炸陵墓,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埋葬阿魯特皇後壹家的墳墓也在劫難逃。
據說阿魯特的棺材打開後有壹種特殊的香氣,因為阿魯特的屍體在下葬前用香料腌制過,阿魯特的肚子是空的。傳說是餓死的,所以屍體不太容易腐爛。陵墓被盜後,墓中所有的陪葬品都不見了,只剩下可憐的皇後的屍體。當時還沒有人來修復被炸開的缺口,所以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這個古墓地宮裏的人都可以隨意進入。為了在屍體上找到金子,有人竟然剖開了屍體的肚子,挖出了腸子。
從阿魯特女王的遺體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女人死後的悲慘命運。據史料記載,阿魯特生前雖得同治皇帝寵愛,卻得罪了婆婆慈禧太後,所以在世時命運極其悲慘。同治皇帝死後,她失去靠山,不到三個月就餓死了。阿魯特的家人在她去世時只有22歲。阿魯特女王的命運極不公平。
阿魯特的屍體被羞辱了。
阿魯特是清朝同治皇後。她死後與同治合葬在東陵。1946年,東陵惠帝陵被大量挖掘,同治皇帝和阿魯特皇後的陪葬品被盜。然而,阿魯特的陵墓被炸藥炸開了,炸開了壹個洞。當時國內亂象無人管理,窟窿總是露在外面,導致阿魯特的屍體受辱。
1946年的中國,清朝已經滅亡,日本侵略,中國人民處於抗日戰爭時期。東陵墓不受官府保護,被公開挖掘盜走。據資料記載,阿魯特家埋葬的回民陵墓,是壹位指揮官招募民工用炸藥將其炸毀的。裏面所有的陪葬品被盜,惠玲被摧毀。惠陵被炸了壹個洞,人可以隨意進入地宮。裏面的阿魯特的身體也被肆意虐待。裹在屍體裏的衣服早就被農民剝光賣了。據說阿魯特是吞金而死的,於是無良的盜墓賊為了得到黃金,把屍體的肚子剖開,挑出腸子,壹根壹根地卷起來,直到把肚子裏的腸子都卷完。在東陵的清廷皇族墓葬中,阿魯特屍變的經歷是最悲慘的壹個。後來抗日戰爭勝利後,1952年,中國市政府成立了清東陵文物保護研究所,惠玲被炸的窟窿得到了修復,遺體得到了修復和保存。
壹方面,阿魯特的屈辱反映了壹個王朝並沒有落後,王室的陵墓也會遭到破壞。皇族的陵墓淪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是對封建腐朽制度的諷刺。另壹方面也反映了清朝滅亡後中國時代的混亂。當時中國幾乎成了西方列強和日本的獵物,國家財產全部被盜。阿魯特的墳墓被盜只是壹個很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