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五胡十八國有什麽經典的事

五胡十八國有什麽經典的事

出有因壹、公元383年淝水之戰

1。“投鞭斷流”——前秦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裏,旗鼓相望。東西萬裏,水陸齊進。”苻堅驕狂地宣稱:“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斷流”的來歷。

2。“草木皆兵”——謝石揮軍10萬水陸並進,直抵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壹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此亦勁敵,何謂弱也?”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來歷。

3。“風聲鶴唳”——謝玄就派使者去見苻融,用激將法激其指揮秦軍後撤。但秦兵士氣低落,結果壹後撤就失去控制,陣勢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趁勢搶渡淝水,向秦軍猛攻。朱序則在秦軍陣後大叫:“秦兵敗矣!秦兵敗矣!”秦兵信以為真,於是轉身競相奔逃。苻融眼見大勢不妙,急忙騎馬前去阻止,以圖穩住陣腳,不料戰馬被亂兵沖倒,被晉軍追兵殺死。失去主將的秦兵越發混亂,徹底崩潰。前鋒的潰敗,引起後續部隊的驚恐,也隨之潰逃,行成連鎖反應,結果全軍潰逃,向北敗退。秦軍潰兵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聲鶴唳,都以為是晉軍追來(這就是著名典故“風聲鶴唳”的來歷)。

4。“折屐齒”——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5。以少勝多——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確定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的格局。

二、文化

1。東床快婿——郗鑒使門生見王導,物色壹個女婿。王導叫他到東廂去看。他看後回去報告說:“王氏子弟都好,只是見了我都有點緊張做作的模樣,只有在東床坦腹吃東西的壹個,若無其事。”郗鑒說:“這正是好女婿!”派人去問,就是王羲之。郗鑒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2。以字換鵝——喜歡鵝,聽說山陰有壹道士養的鵝好,特地去看,看了想買。道士說,只要替他寫《道德經》,就全部奉送。羲之欣然寫完,把鵝裝在籠裏帶了回去。有壹次,他看見壹個賣六角竹扇的老太,壹時高興,在每把扇子上都寫了幾個字。老太起初很不高興。他就囑咐她:“妳只要說是王右軍的字,每把可以索價壹百錢。”老太壹試,生意很好,後來又拿扇子來請他寫,他只對她笑笑,不再寫了。

3。《蘭亭序》——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與諸名士修禊(在水濱舉行消除不祥之祭)蘭亭,作《蘭亭序》,傳為千古佳話。至今中日書法家仍效法古人,到紹興蘭亭,“流觴曲水”,以紀念書聖。

4。顧愷之是東晉的繪畫大師。愷之(341~402年,或約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做過桓溫的參軍。後來宮至散騎常侍。他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相傳瓦棺寺(在今江蘇南京西南)初建時,慧方和尚請朝士捐錢,士大夫落筆沒有超過十萬錢的,顧愷之卻寫上百萬錢。大家知道他並不富有,以為不會真的拿出來,不料他要寺裏給壹間屋子,並空出壹面墻壁,每天到屋裏關上門畫畫。壹個多月後,畫的維摩潔像只需要點眼睛了。這時他告訴和尚:第壹天來看的要布施十萬錢,第二大五萬,第三天起照常例。開門後,光彩奪目,看客雲集,沒有多少時候,就收到了百萬錢。這故事見於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引的《京師寺記》。他的名氣之大,畫像之工,由此可見。他畫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有摹件傳世。

5。不為五鬥米折腰——陶潛,字淵明。他做過彭澤令,因不願為五鬥米(當時縣令的俸祿為五鬥米)折腰(郡守派督郵到縣,照規矩縣令應束帶去見),自行解印去官,為之賦《歸去來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