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
1、“大量生產”時期。
這壹時期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增加產品數量、實現大眾溫飽,企業物資管理的核心是解決生產建設對物資需要與供應之間的矛盾,物資管理工作內容側重於對企業所需各種物資進行計劃、采購、驗收、保管、節約使用和綜合應用。為此,企業物資管理研究的重點是探索企業物資消耗規律,企業物資供應工作的經濟規律,探討如何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經濟合理的組織供應,保證生產建設正常進行。
2、“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時期。
這壹時期企業在實現大批量生產及大批量消費的同時出現了大批量配送,為準球個人消費的便利、更好的為用戶服務,經營者開始重視企業內物料的流動---物資的物理性運動,即如何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
3、“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時期。
這壹時期企業必須按客戶需求以銷定產,使企業物資管理和配送管理工作復雜性,而要處理好協調好企業物流各業務環節的工作,***同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則要通過徹底改變企業管理財務、采購、銷售、生產、研發、促銷等分解式思維的方式,從系統整體出發,互相協調,對用戶和對本企業內部提供最佳服務,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費用,並且把物流管理的層次,從壹般作業提升到經營分析的高度。
4、“大規模定制生產”時期。
信息化時代的大規模定制生產使社會生產力要素結構、產品制造模式、組織管理方式發生了巨變,信息生產取代了傳統的庫存生產,供應鏈網絡競爭取代了獨立競爭,需求驅動取代預測驅動,現代物流也取代了傳統的企業物流。從物流的內涵和功能可知,發展現代物流對企業的
戰略意義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使物流為企業的利潤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作出貢獻;若從長遠和戰略的觀點去思考物流在企業經營中的定位,則將物流從企業日常管理系統水準升華到經營結構層面,建立起戰略物流的理念。將物流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
源。
二、戰略模式
1、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目標模式。通過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物流管理技術,在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劃指導下,普遍推廣普及物流管理技術,使物流逐步成為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
2、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步驟。物流系統設計,從成本核算和工位作業環節的最小單元開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統優化為原則,對企業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重新設計。從而確定物流活動內容和管理範疇。明確企業物流服務的主體。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是發展
完善企業自我服務的物流系統(像天汽集團、海爾集團等大型企業),還是將物流服務功能從企業生產活動中剝離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這應對企業物流功能剝離退出成本和物流經營費用進行科學的測算後進行決策。積極引進JIT、MRPII等管理技術,按供應鏈理論對企業內的生產管理進行整合;還應按物流管理思想對銷售系統進行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配送能力,市場反應速度和售後服務水平。建立企業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統,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現代化水平。按ABC會計核算方法建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這包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預算、物流收益評估的方法和規範。建立企業物流組織,保證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