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縣利用當地自然生態資源,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打造壹批集旅遊休閑、科普養生、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為壹體的生態宜居、可持續發展的旅遊小鎮和特色山村,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洋墩鄉的七彩山村——洪地村就是壹個典範,呈現美麗鄉村新風貌。
洪地村位於順昌縣洋墩鄉連墩村北部,是連墩村的壹個自然村,東鄰仁壽桂溪村,南接本鄉連墩村,西靠埔上苦竹際,向北經葫蘆廠可進入筆架山。距鄉政府所在地11公裏,距順昌縣城區57公裏,距建陽區64公裏,距武夷山機場117公裏。洪地自然村北距浦南高速公路徐市開口僅35公裏,南距沙縣高速路口69公裏,武夷新區至沙縣高速計劃在洋墩鄉開口。徐大線公路工程已完成改造,路基路面拓寬至12米(全路幅)。這些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會推動我鄉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洪地發展提供壹個很好的契機。
該村始建於1917年,總面積7平方公裏,建築數量:94幢。現有人口433人。
2000年被順昌縣老區辦確認為革命老區基點村;2001年,被順昌縣政府命名為順昌縣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福建省建設廳授予“省級村鎮住宅優秀小區”稱號。2017年10月,榮獲第八屆中國景觀村落。
洪地村座落於天坪針崗腳下,茅坪和洋下坑的溪流在洪地匯聚形成河流。洪地村自然生態優良,資源豐富。擁有耕地450畝、竹林3000畝、山林3000畝;活立木蓄積量近10000立方米,年提供商品材500立方米,產柑橘500萬斤,產毛竹20萬根。界內清泉長流,澗幽瀑美,竹木蔥郁,柑紅桔甜,景色格外清新秀麗。
1931年2月,方誌敏夫人繆敏率領紅軍到洪地、茅坪等地宣傳革命道理,傳播革命思想,留下“打土豪分田地”、“貧苦農民不交租不納稅”等標語,埋下革命火種。1935年5月,中央閩北黨組織派員到洋墩洪地發動群眾,組建遊擊隊,先後有十余人加入。1938年2月,中***順昌縣委遊擊隊及洪地等遊擊隊集中江西鉛山縣石塘整編為新四軍三支隊五團,25日開赴皖南抗日前線,與新四軍大軍匯合。洪地村內現在仍留有紅軍駐軍地以及方誌敏夫人繆敏的辦公原址。
1952年成立互助組,洪地稱洪地組;1953年至1955年成立初級社,洪地稱評進社;1956年至1958年成立高級社,洪地並入快樂社;1959年至1960年洪地並入江村大隊;1961年至1983年,成立連墩大隊,洪地為連墩大隊下屬小隊;1983年以後,連墩大隊改為連墩村委會,洪地為連墩村委會下屬自然村。
洋墩鄉:"洋墩鄉地處順昌縣北部,距城關50公裏,距316國道25公裏,順陽公路貫穿境內,交通便利。全鄉土地面積129.9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17.1萬畝,耕地面積1.35萬畝。全鄉2354戶,10656人,其中農業人口9964人,下轄10個行政村和38個自然村,以及路馬頭國營林場,鄉辦田溪林場。洋墩鄉境內山多水長,丘陵遍布,溪流縱橫,海拔1384米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