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兒子書》全文
來信均悉,茲再匯汝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壹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己告罄?汝茍在理應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應若是耳。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
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後,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蔭,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稿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壹事能為。余今而後恐無望於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
《復兒子書》譯文
妳的來信內容我已都知道了,現在我再匯給妳日元五百,妳從離開國家到現在,不過四個月的時間,為什麽帶去的那麽多錢都花完了?這很讓人覺得奇怪!妳這次出國,目的是求學.求學應當以刻苦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應酬的事。妳帶去的費用,也是足夠用壹年多的,為什麽四個月不到就花完了呢?妳如果花在了應該用的地方,即使壹天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妳。不過妳不應該是像這樣的,何況這樣的浪費,壹定不是花在飲食起居上,壹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費的。
妳也曾讀過《孟子》吧,但凡有作為的人,壹定先讓他的內心受苦,讓他的身體受餓受累,內心憂困,思慮堵塞,這樣日後才會有所作為。妳仗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妳應當知道勞動的艱辛,盡妳求學的本分.如果不這樣,即使學成回國,也壹定是壹件事也做不了.妳現在這樣,我今後可能對妳沒有指望了!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業,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寫信告誡妳,壹定要好好學習,妳怎麽就忘了?光陰可貴,求學不易,這中間的甘苦,妳應該自己去體會,不要辜負老人的壹番教導。
擴展資料: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壹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
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壹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