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註:「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其實顯卡的廠商真的不多,就是三家:AMD、Intel、NVIDIA三家的。當然我說的是我們普通買到的消費級的。
目前CPU的,我們買到的消費級的用在PC端的當然只有Intel和AMD兩家。
為什麽看起來顯卡好像很多廠商壹樣的呢?其實是這樣的,我們買到的CPU是壹顆已經封裝好的部件了,我們只需要把芯片按照針腳放到主板上,固定好,裝上散熱器就能用了。這壹款芯片甚至裏面還有初步的散熱導體(我會告訴妳i9也是用矽脂?)這是壹個完整的產品了。
(國外大神冒死開核)
但是我們買到的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的顯卡都是壹個成品來的,我們買過來插入主板,就可以用了。
但是這些牌子的的廠商做出來的成品的核心還是從AMD和NVIDIA兩家給的GPU來的。他們就是根據這些芯片來加工,做出成品。那麽意味著他們拿到的半成品了。所以實際上,只有兩家的顯卡,只不過下遊廠商不壹樣。
當然,這些廠商給出的顯卡即使是同系列的也不可能壹模壹樣的哦。因為其他用料可能不壹樣,例如散熱器、輸出接口。PCB等部件用料不壹樣;同時頻率也有可能不壹樣哦,即使是同壹個系列。所以不同廠商的同壹個系列的顯卡能夠相差幾百塊甚至1000塊的。
好了,應該說Intel的了。大家可能奇怪,為什麽Intel還有顯卡啊?其實是這樣的,很多電腦都是沒有獨顯的,我們用的都是核顯。這就是Intel的核顯呢。核顯的性能也很強的,看看視頻,玩來LOL都沒有問題。
當然,未來的市場,還是會有AMD的APU出現的,整合了GPU和CPU的(其實早就出現了,只不過銳龍出來了,CPU功耗和性能翻身了才能大規模被采用)。
為什麽顯卡廠商有那麽多,CPU廠商只有Intel和AMD呢?關於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沒搞明白,為什麽處理器只有英特爾和AMD,顯卡卻有壹大堆品牌,難道說顯卡比CPU更好生產不成?咱們今天就以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談談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CPU,這個CPU也就是電腦的中央處理器,這個處理器關系著整臺電腦的性能,CPU越好那麽處理速度也就越快,也就是說壹臺電腦的好壞基本上是由CPU性能來決定,與此同時這個CPU的設計與生產工藝也是非常復雜,不是說隨隨便便壹個工廠就可以設計生產CPU,CPU要成為壹個成品要先後經過原料分解其實這個原料特簡單就是沙子,但是他不是直接用沙子而是從沙子中提煉的矽,然後再經過矽錠、晶圓、光刻、蝕刻、離子註入、金屬沈積、金屬層、晶圓測試、切割、封裝、最終測試、成品包裝壹系列程序才能出真正的成品,而其中光刻這壹部分全世界沒幾家能做出來,不光電腦CPU如此手機CPU同樣如此,能研發出CPU和能生產出CPU是兩個概念,否則華為也不至於這麽被動,目前真正有設計和生產能力的也就只有英特爾和AMD兩家,其他廠家基本上近幾年是不可能突破的,換句話說這相當於是AMD和英特爾的獨家羹別人想分也分不了,自然市面上也只能看到英特爾和AMD了。
對於顯卡來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廠家,我們經常看到有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影馳,索泰,難道這些廠家都能自己獨立設計生產顯卡不成?是不是顯卡的生產工藝很簡單以至於誰都可以生產呢?其實不然顯卡的研發和生產其難道並不亞於CPU,只不過顯卡註重的是圖像處理性能,而在顯卡中有壹個非常重要的芯片叫做GPU,也就是所謂的顯卡圖像處理器,而這個處理器同樣非常難,目前能獨立研發生產的只有AMD(以前ati被AMD收購),然後就是英偉達(NVIDIA),這兩家就是專門研發顯卡芯片的,對於顯卡來說決定顯卡性能的就是這個GPU,所以GPU就成了壹張顯卡的重要標準,而大家所看到有不同品牌那是因為各個板卡廠商從AMD和英偉達那裏購買GPU然後自己在生產成最終成品並加上自己的品牌,但是骨子裏顯卡芯片還是AMD或者英偉達的,只不過最終完成成品的顯卡廠商會在顯卡中加入自己的bios信息而這部分顯卡又被稱為非公版顯卡,另外AMD和英偉達也自己生產成品顯卡還有壹部分顯卡廠商沿用了AMD的顯卡生產方案和bios方案最終顯示在電腦上的顯卡同樣是英偉達或者AMD這部分也叫著公版顯卡。
所以對於顯卡來說他就相當於是壹個沒有完全加工好的半成品,是無法直接拿到用戶手中使用,還需要板卡廠商對其進行最終組裝及優化,不同板卡廠商他們的設計不壹樣,實力不壹樣,用料不壹樣,那麽同壹個GPU芯片他們的性能都會有所差距,同樣在價格上面也會有非常大的差距,所以這也是為什麽市面上顯卡廠商壹大堆而CPU廠商就只有兩家,CPU算是壹個獨立的成品了他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只需要搭配對應針腳的主板就可以發揮他的作用,而顯卡GPU則是無法直接面對消費者,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板卡設計生產包裝及掛牌上市銷售這部分就需要最終生產廠商來完成這道工序,誰完成了這道工序那麽這個顯卡品牌就是誰的,舉個例子這就好比華碩從英偉達拿到了顯卡芯片然後自己設計板卡,供電,用料然後在設計bios內置信息,最終包裝以華碩的品牌在市面上發售,這就是為什麽顯卡廠商都有很多品牌的主要原因了。
說實話就目前來說不管是CPU還是GPU全部高端技術都掌握在米國手中,而我們自主研發的基本上屬於壹個盲區,只有極少數廠家能掌握這部分技術即便如此還是和米國的差距非常之大,就設計這塊來說或許可以突破但是生產這塊真的是壹個非常大的鴻溝,如果光刻技術突破不了不管是電腦CPU還是手機CPU我們都只能眼巴巴看著別個賺錢而又沒有其他辦法,現在只希望國內的 科技 大佬們多動動妳們那寶貴的大腦來改善壹下目前的現狀,否則未來的十年半年市面上電腦CPU還是會以AMD和英特爾為主,顯卡還是會以AMD和英偉達為主,大家看看目前顯卡由於芯片供應不足都漲成什麽樣了,但是妳又不得不買這就是核心技術受控帶來的效果,如果說我們有自己的CPU和GPU估計也不是現在這個狀態了,我個人覺得真應該給科學家們多加點雞腿,別壹天天老是去捧什麽小白臉大白腿大家說我說的是不是這個理。
顯卡廠商並不多,獨立顯卡廠商主要是AMD和英偉達兩家,很多小夥伴都認為,華碩、技嘉、微星、藍寶石、七彩虹這些都是顯卡廠商,其實它們是顯卡廠商但是也可以說不是,事實上稱呼它們是AMD和英偉達的裝配廠更加合適。
AMD和英偉達最主要的就是負責設計芯片,然後代工生產,再把核心芯片交給各大廠商,讓它們負責裝配,安裝PCB板、安裝電容、加裝風扇散熱等等,當今世界是合作的時代,壹款顯卡需要經過很多廠商***同努力才能當成成品,但是顯卡最主要的核心技術只有英偉達和AMD具有。
而CPU的廠商非常多,但是說到X86架構的處理器主要就是intel和AMD,這裏不得不佩服AMD,壹A戰雙英,顯卡和CPU都能造。
CPU技術和GPU技術可以說是世界最最最尖端的技術,甚至沒有之壹,把x86架構的CPU放大壹百萬倍都可以看的非常清晰的電路排線,這是非常偉大的,甚至之前蝸牛懷疑CPU和GPU是不是外星人幫忙設計的,這樣的尖端技術,目前主要還是美國掌握,當然我們國家也有自己的X86處理器不過真正的技術還是國外的,而且性能不說了。
可能有人覺得蝸牛吹美國技術了,不分國界來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真的讓人嘆為觀止,甚至蝸牛覺得蝸牛我們國家再有50年都不壹定能達到現在美國的CPU和GPU技術。
2017 年對於 CPU 行業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精彩的壹年,以往死氣沈沈的情形不復存在,反而是 Intel 與 AMD 兩家打得如火如荼,至於原因,那自然還是要從 CPU 說起。
CPU 處理器,全稱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器,壹般來說都是設備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要起到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這四個作用,其地位猶如大腦之於人類。在這裏,我們主要討論的是電腦上的 CPU。
影響 CPU 性能的包括它的工作頻率、緩存容量、指令集、制造工藝等等,其中工作頻率、緩存容量及制造工藝這三項對性能的影響較大,而在多核心的趨勢下,有時候核心數越多,CPU 的性能也相應地越強。目前市面上消費級的 CPU 主要來自於 Intel 及 AMD。截止至 2017 年,Intel 的 CPU 已經發展至第八代,主要包括酷睿處理器、至強處理器、淩動處理器、奔騰處理器及賽揚處理器。作為常年擠牙膏(每代更新只提升很少性能)的知名廠商,這次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難得有非常大的提升,不管是 i3、i5 還是 i7 都將核心數進行了增加,這也是自 2008 年酷睿處理器誕生以來,第壹次核心數提升。 而這樣的變化,很明顯是受到了來自競爭對手 AMD 的壓力。AMD 在 2017 年第壹季度強勢推出了基於 Zen 架構的 Ryzen 處理器,包括 Ryzen 7、Ryzen 5 及 Ryzen 3,直接對標 Intel 的 i7、i5 及 i3。Ryzen 處理器最大的特點便是核心數及線程數多(甚至比增加了核心數的 Intel 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還多),這使得它在性價比上優於 Intel 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雖然目前 Intel 依舊是 CPU 領域的龍頭老大,但隨著 AMD 的崛起,新壹輪的爭霸戰又將打響,而最終受益的,當然是廣大的消費者們啦!
生產顯卡我知道的也就兩個公司,壹個是英偉達咱們中國臺灣的,另壹個是ATI AMD公司的產品,英特爾也有但是並不普及,所以生產顯卡GPU的也就兩家公司,英偉達與ATI ,
妳說華碩,微星,等等就像品牌電腦,電腦的牌子是華碩或者微星,而裏面的芯片才是主角。就像cpu只有兩家公司,英特爾與AMD,同樣顯卡的GPU也是只有兩家,英偉達與AMD兩家。
顯卡核心是GPU,但是光有GPU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其他元器件閃存等等,叫他們組合設計到壹起然後生產出壹個好的性能優越的產品,不知道說到這裏大家是否明白。顯卡的核心技術是GPU而GPU與cpu壹樣,能夠獨立設計生產的也就英偉達與AMD兩家公司。
首先要告訴妳的是,平常我們所說的CPU和顯卡其實概念有所區別,我們買到的CPU本身就是壹枚已經封裝好的芯片,我們稱它為“CPU”;而顯卡是說的由圖形處理器(GPU)、PCB板、顯存芯片、散熱器、輸出接口等零部件組裝起來的成品板卡,裏面的關鍵芯片就是GPU。
先拿CPU和GPU這兩者來對比壹下
由於X86架構的壟斷,桌面CPU市場近幾十年來基本就是intel和amd的天下,不過也還不能忘了IBM的power處理器,同樣很強大,不過主要用於服務器和超級計算機,只是我們很少能接觸到。圖形處理器(GPU)在上世紀90年代可謂是百花齊放,有眾多廠商參與其中,nvidia和ati當時也不過是個剛起步的孩子,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憑借優秀的設計理念和產品,nvidia和ati殺出重圍,相互競爭,後來amd收購了ati,兩者幾乎壟斷了獨立顯示芯片市場。
所以就目前來說,桌面CPU廠商只有intel和amd,而目前GPU廠商目前也只有nvidia和amd(這裏就不說intel的核顯了)。
CPU與GPU
顯卡的生產模式和電腦主板類似樓主所說的顯卡廠商多,是指的顯卡成品的生產廠商,因為nvidia和amd都沒有工廠,只負責設計芯片,其實他們的芯片也是找臺積電等代工廠生產出來的,然後把芯片賣給合作的顯卡生產廠商,比如華碩、技嘉等,然後經過壹系列加工組裝,形成了可以使用的顯卡,這時候的顯卡就會帶有華碩、微星、技嘉等廠商的牌子,但裏面最核心技術的GPU自然還是nvidia或amd出品的。所以說顯卡的生產和電腦主板類似,像主板也是這些廠商向intel和amd采購南橋芯片和CPU插槽等關鍵部件然後進行設計組裝的,另外壹點,不管是顯卡還是主板,生產廠商都要嚴格按照芯片廠商的要求來做,其他的部分就可以自由發揮,做出自己品牌的特色。
nvidia和amd壹般都會提供公版顯卡作為生產廠商們的參考,當然這塊卡也是某個廠子代工的。
目前的CPU都是intel的LGA觸點式插槽和amd的針腳式插槽,CPU也有PCB板,也需要電路設計和封裝,像intel幾乎能從設計到制造全自己搞定,而amd則需要交給代工廠生產,這壹點就有點和GPU的生產類似,當然能代工生產CPU和GPU的全球就那麽兩三家,壹般人們也不需要了解,像華碩、技嘉等大廠只能是幹幹生產主板、顯卡之類“簡單”的活。
任何行業都會經歷萌芽、群雄逐鹿、野蠻生長,再到大魚吃小魚的洗牌。CPU廠商和顯卡廠商也是壹樣的。
首先需要更正壹下做顯卡的廠商確實有很多,比如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七彩虹等等,但顯卡芯片(圖像處理芯片GPU)目前僅AMD、NVIDIA、INTEL(俗稱RGB)在相互競爭,準確來說是AMD和NVIDIA在相互競爭,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賣獨立顯卡總是在A卡和N卡之間徘徊。INTEL壹直想闖入GPU的尖端賽道,無奈壹直徘徊在核顯脆弱的競爭力上。
稍微細心壹點的小夥伴們就會發現,不管是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七彩虹等廠商做的顯卡芯片組並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采用了AMD和NVIDIA成熟的GPU解決方案,說白了就是AMD和NVIDIA的下遊組裝廠商。就跟INTEL和AMD同樣有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七彩虹等主板廠商壹樣。
顯卡市場也曾是百花爭艷在90年代顯卡市場是壹個風雨叠起、百花爭艷、逐鹿江湖的時代,有許多人熟知的sis、3dfx、Matrox、Nvidia、S3、ATI、Trident、Intel、XGI等等。比如3dfx的Voodoo顯卡也曾經是萬人空巷,占有率高達85%,但很快就在NVIDIA的相互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最終退出了顯卡行業,對於處於哪個年代的人來說,好像就是放了壹場叠代起伏的電影。
顯卡其實是壹個競爭白熱化的市場,所以才會有那麽多的顯卡芯片廠商消失在壹場又壹場的洪流當中。比如90年代3dfx的顯卡Voodoo卡稱霸顯卡界,1997年的Voodoo2更是將3dfx推向了巔峰,但3dfx在於NVIDIA競爭的3年後就掛了,而NVIDIA在1999年憑借著搭載T&L的Gefore 256成功地拿下了顯卡的頭把交椅。
A卡的代表曾經是ATI而不是AMD,只是在2006年被AMD以54億美元收購了。AMD有了A卡的加入之後更是如虎添翼,憑借著A卡的成熟技術更是把自家的APU打造的珠圓玉潤,反觀INTEL卻是悔不當初。
ATI其實早在1987年就進入了顯卡行業,早於NVIDIA許多年,但壹直不慍不火。很多顯卡企業都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顯卡行業遭遇洗牌的時期要麽退出顯卡行業,要麽倒閉了。但視頻、OEM、電視卡之類的業務讓ATI撐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在經歷了數次失敗後,ATI決心重新設計壹款全新的芯片來追趕NVIDIA,R100就這樣出現了,在T&L表現上不輸同期登場的NVIDIA二代技術,甚至還帶來了Hyper Z、三重紋理等NVIDIA所不具備的技術。ATI從泥坑裏爬起來,從此開啟了ATI和NVIDIA的兩強之爭。
起初AMD壹直保留ATI品牌作為旗下GPU業務的子品牌,直到Redeon HD 6000系列發布後,才宣布放棄ATI顯卡,Radeon也是ATI收購後壹直沿用的品牌名稱。收購了ATI的AMD可謂是如虎添翼,這才有了後續的GPU拳打INTEL,CPU腳踢NVIDIA。
CPU廠商並不只有INTEL和AMD只能說X86架構的CPU目前僅有INTEL和AMD,很大壹部原因在於X86已經封閉不再對外授權。80年代初的IBM兼容機成就了微軟、英特爾這樣的世界巨頭,更加成就了兼容的軟件、硬件生態系統,所以至今都還有很多普通人認為CPU只有INTEL和AMD。
當時的IBM制定Intel的8086處理器作為IBM個人電腦的CPU芯片,但IBM要求同壹個芯片至少要擁有兩家供應商。於是還是小公司的INTEL找到了同是仙童半導體出生的AMD作為第二供應商,AMD順理成章得到了AMD的授權,後來還有如Cyrixi(被威盛電子收購)得到了x86的授權。後來intel打算壹家獨大撤銷各種授權,但經過很長時間的官司,AMD獲得了x86的長期授權。
從CPU發展至今可不僅僅只有Intel和AMD,架構不僅僅只有x86,還有我們熟知的ARM、MIPS、RISC-V、POWER、ALPHA、SPARC等等。比如蘋果的MAC電腦曾經就采用PowerPC的芯片,只是後來轉向了Intel。
IBM的POWER系列CPU也用在不少IBM伺服機、超級電腦、小型電腦以及工作站中。
而我國的龍芯則采用了MIPS授權的指令集,成品也被用於桌面、服務器、超算、工控等領域。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所以別再說CPU產商只有AMD和INTEL了,這樣會顯得妳有些孤陋寡聞。
事實上AMD和INTEL也面臨著轉型的困局如今芯片制造最先進的工藝制程首先被應用在手機芯片上,而手機芯片普遍采用ARM架構。AMD、INTEL,包括微軟都想闖入移動互聯網領域,但最終都失敗了。如今ARM陣營已經覆蓋了幾乎90%的消費電子。
這些都預示著傳統的桌面市場從壹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轉到了壹個逐步衰退的階段,而市場的導向從來都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所以AMD、INTEL不得不尋求戰略上的轉移,比如INTEL之前布局ATOM處理器,如今提前布局IOT(物聯網)。小夥伴別再說CPU只有AMD和INTEL了。
其實顯卡也就兩家,nv和AMD,所謂的顯卡廠商其實都是授權廠,nv和AMD賣顯卡芯片給這些廠商,這些廠商自己生產成顯卡成品,以前有實力的廠還會自己重新設計電路,做出超公版的卡和縮水卡,現在基本都是根據公版電路圖做,最多就是增強壹下供電模塊。
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問題,顯卡廠商雖多,但生產獨立GPU的也只有兩家(NVIDIA和AMD),那些顯卡廠商(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影馳、索泰等)都是AIB或AIC,也就是NVIDIA或AMD的親密合作夥伴,它們都是由NVIDIA或AMD提供GPU和相關解決方案,然後再生產出具有壹定特色的自我品牌產品。
顯卡廠商對應的例子應該是主板廠商,主板廠商也很多(以前很多,現在也只有幾家了),主板廠商們也是由Intel和AMD提供解決方案來生產自己品牌特色的產品。
CPU廠商只有Intel或AMD?這個說法也是有問題的,可能題主是想說,基於x86指令集的CPU為什麽只有英特爾或AMD吧。
準確地說,目前電腦上用的x86處理器主要的品牌只有兩家,即英特爾和AMD,這是因為它們完全壟斷了x86指令集中的所有專利,其它人是無從下手。
英特爾是x86技術的先行者,在8086計算機的時候就擁有16位的x86專利,然後在又有了32位的x86專利(1985年的i386),在隨後的幾十年,陸續增加了很多特殊指令集,如MMX、SSE、SSE2、SSE3、SSE4.1等,還有針對64位處理器的EM-64T等,而AMD擁用64位的x86專利,稱為AMD64或x86-64,壹般簡稱為x64,AMD也有壹些其它的如3D-Now!專利。
英特爾和AMD相互授權,壟斷了x86中的所有專利,早前還有壹家Cyrix公司,也生產x86處理器,但被英特爾和AMD就專利問題告來告去,後來不得不賣給了VIA公司,不過現在VIA公司也沒怎麽生產桌面處理器,其實國內的兆芯公司生產的x86處理器,就是VIA的馬甲。
所以, 因為專利問題,x86處理器主要生產廠商就只能是英特爾和AMD 。沒有英特爾的授權,其它公司不能生產x86處理器,沒有AMD的許可,其它公司不能生產64位的x86處理器,有人會問,怎麽中國的海光可以生產x86處理器啊,因為那是從AMD買來的授權,又會有人問,那中國龍芯是怎麽回事呢?龍芯其實是MIPS處理器,不是x86架構的。
問的什麽吊問題!顯卡的核心是什麽?圖形處理器,GPU能做這個的現在就是Nvdia和AMD(以前的ATI),顯卡廠只是按著芯片廠給的公版的顯卡回來拿零件組裝下,貼個牌就變了自己的顯卡了,當然有獨立研發能力的牌子夠大的,可以適當把料用的更好點,賣得更貴點!
華碩、微星、技嘉、藍寶石這些只是板卡廠商!就是他媽的和聯想、戴爾、惠普這些做整機廠的壹回事!
CPU處理器廠:intel AMD
GPU圖形處理器廠:Nvdia AMD(以前的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