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數據:大數據和商業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有了數據,可以預測大眾的喜好,自然大家都想分壹杯羹。人們經常強調這些是私人數據,只是為了掩蓋壹個事實:數據不僅僅是個人數據,它們具有商業價值和產業價值。現在企業對這些數據的依賴程度極高。最好的盈利方式就是掌握這些數據的管理權。可以說,數據的全球流通,其實就是資本的全球流通。數據的流動對全球財富和勞動力有很大影響。
未來大數據就是錢,如何合理合法的掌握這些數據,如何正確的分析利用這些數據獲取金錢,也將是未來的重要任務。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是現在的熱門技術,也是結合大數據進行計算。這個領域包括機器人學、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應用到很多方面,如智能家居、工業生產、智能物流、智能社區、智能汽車、智能醫療等。和大數據壹樣,會應用到業務的方方面面,發展前景很大。
第二,教育
教育行業在現代乃至未來都會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孩子、大學生、再教育還是老人教育,都會普遍受到重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知識、學歷和技術能力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在線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線教育的市場份額異軍突起,令人驚嘆。基於在線教育的特點和優勢,網校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各種新興的網校和相關網站也層出不窮。
第三,醫療保健
中國老齡化問題突出,中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60歲以上人口比例增加。這迫使社會和國家更加關註醫療健康問題,這將促進醫療設備、醫藥、智能醫療、VR醫療等行業的發展。
除了老齡化問題,各個年齡段的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保健、運動、健康飲食也受到關註。
第四,新能源
中國壹直非常重視新能源的發展,無論從環境保護還是政治經濟發展來看,這都是必然的。新能源壹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和深層之間的熱循環。
對於新能源和商業國家的發展,出臺了很多配套政策,包括補貼、減稅、申請比例等。
動詞 (verb的縮寫)新材料
壹直以來,新材料的發現都能在壹定程度上改變世界。2017年,我國頒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今年,工信部將繼續出臺壹系列產業促進政策,支持新材料產業推廣應用。
被視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將被嘗試用於改進超級電容器,並有望成為手機電池的重要材料。
此外,優質特殊鋼、高強度合金等新材料在我國也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六,環境保護
由工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必須引起國家和公眾的重視。城市環保產業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環保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
未來,中國環保產業結構將進壹步調整,資源節約型產品和清潔產品的生產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將繼續快速發展;環境服務業規模將逐步擴大。城市汙水處理、汙泥處理、脫硫脫硝等重點領域的環保投入將進壹步加大,環保產業產值將大幅提升。
七、財務管理、保險
金融業受到高度監管。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也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央行還在2017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旨在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但不難看出,在線金融、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吸引著各個領域的頭部玩家湧入,正在不斷利用自身的品牌、資金實力、股東背景,在牌照、場景、風控定價等方面建立更高的競爭壁壘。
八、養老服務
日益加劇的老齡化不僅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加大了養老服務中心的開發和建設。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4億,占總人口的17.3%。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至約2.55億,約占總人口的17.8%。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左右。民政部將“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列為2018年重點工作之壹後,養老服務市場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市相繼提出開放養老服務市場,26個省市明確提出向外資開放。
九、泛娛樂
泛娛樂是指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打造明星IP(知識產權)的粉絲經濟。它的核心是IP,可以是壹個故事,壹個人物,也可以是大量用戶喜歡的任何東西。
2017年ChinaJoy聯合新華社展望智庫發布《2017泛娛樂戰略報告》,認為泛娛樂已經成為文化領域最受關註的商業模式。以騰訊為例,它已經從壹家科技公司轉變為壹家科技+文化公司,先後完成了互聯網和遊戲、動漫、文學、影視、音樂等文化領域的布局。這種以泛娛樂為代表的互聯網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發展的新亮點。
X.生物技術
基因重組和細胞融合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基石。近年來,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許多新技術和新的應用領域。例如,蛋白質工程技術可用於改善蛋白質的結構和活性,生物納米技術可用於制造生物傳感器、生物芯片和藥物輸送系統,組織工程技術可利用幹細胞修復受損器官,動物復制技術可利用核移植復制動物。
發展生物技術的目的是治療疾病,提高生活質量,提供食物而不用擔心匱乏,並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但是如果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監控,也可能對人類或者地球上的生態造成危害。因此,在發展生物技術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關註它對人類、道德或生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