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之亂
(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9年)亦稱應仁、文明之亂。發生於應仁元年(1467)至文明九年(1477),故名。是日本室町時代的8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期間的壹次內亂,此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
1449年,足利義政成為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他耽於酒色,不理政事,導致社會動蕩,各地不斷發生德政暴動,將軍權力逐漸衰落,幕府實權旁落重臣和實力強大的守護大名細川勝元、山名持豐(又名山名宗全)等手中。義政早年無子,1464年以弟義視為繼嗣、以細川勝元為保護人。次年其妻日野富子生 子義尚,以山名持豐為保護人。二者爭奪繼嗣地位的鬥爭,使中央勢力發生分裂。在守護大名各領國內,地方領主力量也不斷增大,並幹預守護大名的繼承糾紛,因 而守護大名的勢力也發生分裂。以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對立為中心,中央與地方封建勢力的分裂日趨激化。1467年1月18日,畠山政長和畠山義就在京都發 生武裝沖突,山名持豐助義就獲勝。以此為導火線,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各自調集援軍進入京都。細川方面有斯波義敏、畠山政長、赤松政則、京極持清等,大本營在將軍駐地幕府,稱東軍。山名方面有斯波義廉、畠山義就、壹色義直、六角高賴等, 大本營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豐邸,稱西軍。5月26日,兩軍開始大戰。最初東軍稍強。8月,大內政弘率軍2萬東上京都,支援西軍,10月激戰於相國寺,未決勝負。此後京都地區的戰鬥進入膠著狀態,戰亂逐漸波及地方。戰爭中,東軍控制將軍足利義政、後土禦門天皇和後花園上皇,西軍則控制義視和南朝的後龜山天皇 之重孫,雙方均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賊軍。長期戰亂極大地消耗了雙方的實力。地方武士則 借機擴大自己的領地,爭奪領國統治權,有的甚至企圖奪取守護大名的地位,在京都作戰的守護大名對此深感不安,因而出現厭戰情緒。1472年,兩軍首腦開始 和談。1473年,持豐和勝元相繼死去,和談加速進行,次年 4月壹度達成和議。但因赤松政則、畠山義就和大內政弘反對,未能實現。1477年 9月,畠山義就由於領國不穩率軍返回河內。大內政弘也在幕府重新承認他對周防、長門、豐前、築前等領國的統治權後,於11月率軍退出京都,戰亂基本結束。 應仁之亂中,京都大半化為焦土,相國寺等古建築與許多藝術珍品遭破壞,人民備嘗離亂之苦。戰亂後,幕府將軍、守護大名和莊園領主貴族的力量更加衰弱,日本 歷史進入新興的戰國大名互相混戰的戰國時代。
洛山寺
洛山寺是由新羅高僧義湘大師於公元671年修建的。它與眾不同,不是建在深山,而是建在濱海地區。
該寺於1467年重建,目前寺內仍保留著七層石塔及拱形石門----虹霞門等,雖歷盡風霜,仍完好無損。寺內古松蒼郁,是關東八景之壹。寺東的瞻望臺----義湘臺是韓國關東八景之二,它是位於東海懸崖斷壁之上的壹座八角亭,在此可觀賞日出。
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後宮
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先有天後宮,後有青島市”,青島開埠於19世紀末,而天後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