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是什麽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是什麽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解釋: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解釋: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詩詞名稱:《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本名:辛棄疾。別稱:辛忠敏。字號: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所處時代:宋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出生時間:1140年5月28日。去世時間: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樂.村居》《送劍與傅巖叟》《滿江紅》《蔔算子修竹翠羅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詞人的代表,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討平起義,創設飛虎軍。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詳細介紹:

壹、《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全文點此查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詳細內容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二、譯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三、辛棄疾其他詩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鷓鴣天》、《青玉案元夕》。四、背景

此詞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他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壹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壹壁上題了這首詞。

五、賞析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壹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壹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壹壁上題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鬥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壹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壹疊句的運用,避開了壹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壹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麽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壹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壹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的這壹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誌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建恢復大業。“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裏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壹大轉折。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沈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壹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沈博大。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後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此詞上下片裏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沈、憂郁、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容含量豐富的特色。

六、註解

強: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休: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停止。

相同朝代的詩歌

《曹將軍》、《下瞿塘》、《滕王閣》、《兒餒嗔郎罷妻寒怨槁砧唐眉山詩也戲為箋之》、《題艾溪》、《廢貢院為米廩過之值盤_》、《送客至靈谷》、《嘆_詞》、《題陳朝玉愛竹軒》、《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