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意思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意思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司馬遷說的,該句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雁的毛還輕。該句出自司馬遷所作的《報任安書》,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回信。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誰說的意思

《報任安書》原文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

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郁悒而無誰語。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

若仆大質已虧缺矣,雖材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賤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為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請略陳固陋。闕然久不報,幸勿為過。

仆聞之:修身者,智之符也;愛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義之表也;恥辱者,勇之決也;立名者,行之極也。士有此五者,然後可以托於世,列於君子之林矣。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刑余之人,無所比數,非壹世也,所從來遠矣。

昔衛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夫中材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雖乏人,奈何令刀鋸之余,薦天下之豪俊哉!仆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余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