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輪臺悔詔”講述的是什麽故事?

“輪臺悔詔”講述的是什麽故事?

漢武帝從小便有遠大的誌向,他喜歡讀書,重視知識分子,重視人才,在他繼承皇位的這壹年,他便下了壹道詔書,要大臣們給自己推薦人才,特別是要推薦那些有學問、有膽量、敢講真話、品德良好的人才。詔書壹下,全國各地的諸侯、大臣們壹起積極行動,不多久,便從全國各地選拔了100多名人才。

漢武帝接到各地報來的名單壹看,立即接見這些從全國各地選來的人才,把他們召集在壹起,壹個個地詢問,出的題目都是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整頓政治等。最後,又命令每人寫壹篇文章,把自己的觀點在文章中細細地闡述壹遍,不到半天時間,答卷壹張張交到漢武帝手中。

漢武帝把這些答卷收集起來,壹份壹份地閱讀,大多數答卷都是壹些老套套,都是壹些歌功頌德的虛話,沒什麽新觀點。當漢武帝讀到廣川縣(今河北景縣西南)推薦的壹個叫董仲舒的讀書人的答卷時,他的眼睛亮了起來,把這篇文章壹連讀了幾遍,連連叫好。原來,董仲舒在文章中提出治理國家的對策是,第壹要辦學,其次要多選拔品德端正的人才。又提出大壹統的理論,說要加重皇權,統壹法令和制度,強化對各個地區的管制。最後又提出了治理國家的思想應該以孔子儒家的思想為標準,凡是不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要求的,要壹律排除,這樣,老百姓有了壹個統壹的行動標準,國家就好管理了,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由來。

漢武帝的性格比較好動,崇尚天下大壹統的局面,幻想著把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超過古代壹切聖明的君主,所以,董仲舒的理論正好符合漢武帝的要求,他對董仲舒大大地贊賞了壹番。漢武帝壹生的治國實踐,很多方面都是按照董仲舒的理論進行的。

漢武帝有壹個很大的弱點,那就是相信迷信和鬼神,經常求神問蔔,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壹些投機分子便趁機裝神弄鬼,把漢武帝說成是天上的神人,說他是神和人結合起來的帝王,是古今以來最英明、最偉大的君王,還為他采煉了許多丹藥讓他吃,並說吃了藥會長生不老,每次派兵出去打仗,都有壹些裝神弄鬼的人為漢武帝求上帝保佑。漢武帝對這些東西非常相信。

但是,有壹件事使漢武帝對鬼神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使他對自己壹生的行為做了壹次徹底的檢討,這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的事件。

公元前90年,匈奴對漢朝的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酒泉(今甘肅酒泉)二郡發動進攻。漢武帝派李廣利等人領兵七萬前去迎敵,李廣利出兵之前和丞相劉屈牦(máo)商量,要劉屈牦設法讓自己的外甥昌邑王立為太子。劉屈牦和他的夫人在家請了女巫,詛咒漢武帝早死,只要漢武帝壹死,便與李廣利裏應外合,立昌邑王為皇帝。誰知這件事情被人告發了,漢武帝大怒,把丞相劉屈牦壹家、李廣利的壹家老小全部殺了,還連累了許多朝廷官員。李廣利在前方聽說這件事後,便投降了匈奴。

漢武帝殺了李廣利壹家以後,心中想不通,為什麽許多事情都和神鬼有關?難道神鬼保佑都是假的?

又想到自己派出許多方士(專門以求神、煉丹為職業的人)去求仙訪神,他們說在東海上發現了神仙,可怎麽總見不到?這時候,漢武帝已經70來歲了,身體漸漸差了起來,想自己親自去求仙,看神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漢武帝帶著許多方士,來到東萊(今山東龍口壹帶),準備親自登船出海去求神仙,剛剛上船,海上風暴大起,海浪像小山壹樣向船湧來,嚇得漢武帝連退幾步,打消了出海的念頭,命令回都城去。經過泰山,漢武帝祭過了神,召集大臣們說:“我從當皇帝以來,所作所為相當混亂,國家的老百姓跟在我後面吃了不少苦,今後,凡是有傷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壹律不準!”大鴻臚(官名)田千秋說:“現在朝廷任用了許多方士,他們成天只是談論神仙,浪費了國家許多物資,應該下令叫他們回鄉勞動去。”

漢武帝覺得田千秋說得很對,立即下令解散了全部方士。

搜粟都尉桑弘羊又上書說:“輪臺(今新疆輪臺東南)地方有水田5000多頃,應該在那裏派駐士兵,壹面種田壹面防止外敵入侵。”漢武帝這時候已經認識到長年打仗使人民痛苦不堪,覺得不能再實行老政策了,便就桑弘羊的奏表下了壹道詔書,叫《輪臺罪己詔》(罪己,檢討自己錯誤的意思),說自己不願再向遠方派駐軍隊和鄰國打仗,過去的這些行為對國家極為有害,當前最重要的是發展農業生產,免除那些沈重的稅收和嚴酷的法律,讓人們過上安定的日子,軍事上只要能防守就行了。詔書還檢討了自己多年在邊疆發動戰爭的過失。

漢武帝從下過這道詔書以後,果然改變了過去的壹些好大喜功的壞行為,認真治理國家,“輪臺悔詔”是漢武帝對自己進行正確認識和評價的壹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