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到底,三部電影的總體構建是很隨性的,直到《世界盡頭》立項,賴特與佩吉開始重寫年輕時已經完成的《世界盡頭》劇本初稿時才萌生將其與之前兩部電影建立聯系的想法,不過宅系創作者背後總是有著難以計數的DVD、地攤文學和ACG等做後盾,靈感是飛不完的。現如今,怪咖三人組接下來的計劃已經是眾人皆知了,埃德加賴特幫斯皮爾伯格撰寫了《丁丁歷險記》的劇本,在展現了自己優異的寫作才華後也即將通過執導《蟻人》入駐日漸遼闊的漫威宇宙陣營,西蒙佩吉則通過“碟中諜”和“星際迷航”兩大Geek系列在好萊塢成功上位,而且其作家身份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自傳劇本雙龍出手,至於尼克弗羅斯特,也繼續在小成本電影中自個玩得不亦樂乎。所以,《世界盡頭》的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在為“血與冰淇淋”三部曲進行補完,它更像是怪咖三人組的壹次告別演出,三人組下壹次的重新登臺,可能要等很久很久,或者,沒有下壹次了。
說回《世界盡頭》,作為三部曲的最後壹部,電影在調侃玩鬧之余更多了壹層對青春的緬懷和濃濃的鄉愁氣息,五位昔日死黨中的四人已經因為人到中年而紛紛失掉了年輕時的無畏不羈,為死板的生活而奔走忙碌,唯壹未被歲月蠶食的“幸存者”蓋瑞金則被看做無所事事的失敗頹廢者,為此,他召回了四位好友,打算用當年未曾完成的馬拉松豪飲來徹底的同現在的自己告別,在爛醉中找尋迷失的自我,但壹切都因“數字化”、“全球通”等這些被所謂的“來自地外文明的建設者們”所帶來的“便捷與和諧”而達到了無比荒誕且混亂的局面,酒還是要喝,不過首先要保證喝的人仍然是當年的那位損友,並依然有著埋藏在心底的狂野和追求。《世界盡頭》用接近兩個小時的長度展現了觀眾自己的年華,那可能是有關當年、現在或是未來,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個人正在經歷、已經失去亦或無限憧憬的時光,這也是影片最動人之處,也許對真我的拷問,確實是要在酒精和泡沫的碰撞迷幻中才能得到解答。聊得有些沈重了,作為同《僵屍肖恩》和《熱血警探》壹脈相承的作品,《世界盡頭》依然具備著極強的娛樂性和Geek情懷,皮爾斯布魯斯南的客串讓其成了繼《熱血警探》中的蒂莫西道爾頓之後的又壹位被三部曲黑化的詹姆斯邦德,賴特和佩吉將《怪形》的敵我難辨、《天外魔花》的人類異化等經典的邪典噱頭靈活的應用到了劇本的創作中,蓋瑞金還在結尾成為了英倫雅痞版的印第安納瓊斯,不過影片最讓我歡樂多的是高潮蓋瑞金等三位主角同銀河網絡進行的那段看似胡扯瞎掰的爭論辯護,直接讓我跳到了《星際迷航》,不知多少次,屹立於史波克和老骨頭這兩大護法之間的柯克艦長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的敵方噴血崩潰,其中的惡搞與致敬想必會讓每壹位Trekker會心壹笑。佩吉和弗羅斯特的角色同前兩部電影相比在身份上有了某種調換,弗羅斯特成了那個壹本正經的家夥,而佩吉則成了大男孩,二人在影片中壹個化身“粉巨人浩克”,壹個打出“成家班醉拳”,五位主角的“廁所遭遇戰”可謂近年來最具趣味和情結的動作場面。 曾經和朋友細數過新千年以來自己最鐘愛的三部曲電影,我的選擇是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還有人選擇已經被撕裂的“諜影重重”系列,如今,終於完結的“血與冰淇淋”成為了我的第二選擇。選“黑暗騎士”是因為私下覺得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教父”三部曲,而選“血與冰淇淋”,則是因為它實實在在的打造了我們這些們壹直在苦苦追尋的那份強大無比的原力,那片永遠閃耀在世界盡頭的Wo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