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信信用,走遍天下
知識與誠信產生錯位
“大學生拖欠學費”、“銀行狀告欠貸大學畢業生”等消息,讓我們不敢相信這是現代大學生的所為,難道學了那麽多知識,竟然沒學會做人最起碼的準則嗎?
誠信,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的壹種道德美德。現在,壹些人卻將其棄之如敝屣,只要對己有利,哪管什麽誠信。更叫人吃驚的是,曾被人們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也幹起了失信於民的事,讓人想像不到誠信已滑落到什麽境地。
也許,大學生們有太多的理由為自己辯解,最主要的是: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其實,窮並不是理由,有多少貧窮子弟打工掙錢交學費,還將自己節衣縮食省下的錢資助別人。更何況,為解決學費問題,國家明文規定,助學貸款要按時按需發放。但是,偏有少數大學生,本來能交得起學費,卻鉆國家政策的空子,惡意拖欠學費。而更叫人遺憾的是,貸款上學的學生,畢業後不僅不及時返還貸款,還將自己人間蒸發,弄得銀行不得不勞神費力地將其告上法庭。
無論是拖欠學費,還是貸款不還,大學生缺少誠信的表現,都讓人感到心痛。知識增長本該使他們更懂得怎樣做個誠實守信的人,但結果卻出人意料。蒙田曾說過,現實中誠信的缺失主要源於在功利面前人的內在品性及情感的多變性。也許,在沒碰到私利時,人知道要講誠信,只是壹遇到事,就改變了想法。由此,也提醒我們,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和監察工作都是少不得的。我們偏重於知識的灌輸、忽視誠信教育已有壹段時間,因此,誠信缺失的事壹再發生,教育難逃其咎。
其實,對不講誠信最有力的監督是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據說,我國也將付諸實施。這樣,不守信的事記錄在案,看誰還敢置誠信於不顧。聽說壹個留日學生耍小聰明,將要求刷洗七遍的碗改刷五遍,被老板發現辭退。後再找工作,他壹再碰壁,因為他的“名聲”不好。也因為此,他也被房東攆走。背著不講誠信的汙點,做人都挺不直腰板,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誠信與知識管理
現在社會上下越來越關註誠信了,事實上,整個社會都在為誠信低下而付出沈重代價。比如中介行業雖然起步以有壹斷時間,但由於各種因素特別是誠信度低的制約,發展舉步為艱。再比如,我國的科技轉化問題,每年的轉化率約為10%,遠遠低於科技發達國家。當然這裏有國家創新體系、法律、文化、工業綜合實力等多種因素,但是誠信確是制約的重要因素,由於缺乏誠信,人們的知識產權和應得利益得不到尊重和保護,知識成果轉化環節中,交易成本和風險加大,因此不少人就自己進行轉化,但這就加大了轉化的難度,降低了轉化成功率。還有就是職務發明相對非職務發明偏少,究其原因,無非是職務發明人的正當利益得不到保護。
再來看看企業的情況,有的企業根本不承認知識的價值,有的企業明顯低估了知識價值,還有的企業表面上有壹套知識價值評估與兌現機制,但往往得不到遵守,知識所有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證,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知識所有者如何能夠積極創造並與他人分享知識嗎?另壹方面,員工的誠信意識也不高,比如出賣公司的核心技術、商業秘密,經過培訓後就另某高就或不辭而別等行為,這就加重了勞資的不信任,以及員工之間的不信任。在這樣的環境中,任妳有多高的知識管理技術與技巧,恐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