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大連市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位於東經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緯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間,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遼闊的東北平原。是東北、華北、華東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門戶,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
全市總面積12574平方公裏,其中老市區面積2415平方公裏。區內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地勢由中央軸部向東南和西北兩側的黃、渤海傾斜,面向黃海壹側長而緩。長白山系千山山脈余脈縱貫本區,絕大部分為山地及久經剝蝕而成的低緩丘陵,平原低地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處及壹些山間谷地;巖溶地形所處可見,喀斯特地貌和海蝕地貌比較發育。
[氣候資源]
大連市位於北半球的暖溫帶地區,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攝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
[水利資源]
大連地區主要有黃海流域和渤海流域兩大水系。註入黃海的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莊河、贊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馬欄河等;註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復州河、李官村河、三十裏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為碧流河,是市區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另外,還有200多條小河。大連地區淡水資源總量為每年37.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34.2為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84億立方米,兩者重復水資源量5.8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現轄3個縣級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1個縣(長海縣)和6個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金州區)。另外,還有4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先導區(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經濟總量]
2006年,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6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5%,為1996年以來的最快增幅。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208.6億元,增長10.9%;第二產業增加值1229億元,增長20.3%;第三產業增加值1132億元,增長13.6%。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8.1∶47.8∶4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57%和37.4%。按常住平均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2579元,按年末匯率折算5453美元。
[財政稅收]
2006年,經濟效益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196.1億元,比上年增長29.5%,為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的最快增幅。其中,市本級89.9億元,增長25.9%;區市縣級106.2億元,增長32.8%。實現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支出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28.3%。其中,基本建設、社會保障及撫恤社救、科技三項費和教育支出分別增長11.3%、61.3%、23.5%和23.1%。國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62.04億元,增長18.1%;地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48.26億元,增長23.2%。海關代征稅收168.93億元(大連海關數),增長8.2%。
[價格指數]
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平穩,工業品價格漲幅回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指數為101.4,與上年持平。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和服務項目價格指數分別為101.0和102.3。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指數為102.67,比上年回落1.53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指數為108.32,比上年回落7.7個百分點。
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69.5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其中,城鎮投資1203.6億元,增長31.6%;農村投資265.8億元,增長35.9%。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建設項目投資866.4億元,增長33.4%;房地產開發投資337.2億元, 增長27.1%。
[投資結構]
2006年,按產業劃分,第壹產業投資55.81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投資576.63億元,增長44.8%;第三產業投資837.04億元, 增長27.1%,其中航運業118.2億元,增長22.5%。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由上年的4.8∶35.9∶59.3調整為3.8∶39.2∶57.0。
按所有制類型劃分,國有經濟投資402.35億元,增長 34.8%;非國有經濟投資1067.14億元, 增長31.4%。國有與非國有經濟投資比例由上年的26.9∶73.1調整為27.4∶72.6。
[城市建設項目]
2006年,全市完成城建重點項目131項,實現投資額261.3億元,比上年增長30.3%。椒金山隧道、西部通道和勝利橋、北崗橋、菜市橋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車。完成西北路等10條中心城區交通幹道的拓寬改造,快軌金州線、201路有軌電車改擴建工程、市區至開發區應急路建設快速推進。煤氣新廠二期儲櫃、制氣裝置已經完工。香海熱電廠二期1號機組投入運營。淩水河汙水處理廠竣工投產,馬欄河等3座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展順利。梭魚灣、砬夏河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區生活垃圾應急處置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加快。完成煤氣管網改造21.3公裏,新建煤氣主幹線22.7公裏;分別完成供水管網、排水管網改造75公裏和30公裏;改造城市二次加壓泵站182處;改造城市居民室內舊管網5萬戶;解決城市居民用水困難8.7萬戶;新增供熱面積410萬平方米。
2006年,農業生產喜獲豐收。全年完成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現價總產值3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其中,農業產值92.3億元,林業產值3.6億元,牧業產值108.2億元,漁業產值148.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2%、-10.7%、22.2% 、5.7%和22.4%。水產、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1.4%。
[農牧產品產量]
2006年,農牧產品產量全面增長。完成糧食總產量152.2萬噸,單產5446.6公斤/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12.3%和11.4%;水果總產量106.7萬噸,蔬菜總產量254.6萬噸,分別增長8.8%和5.8%;肉、蛋、奶總產量分別為65.3萬噸、23.4萬噸和12萬噸,分別增長27%、5.3%和17.5%。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和奶類總產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林業]
2006年,完成植樹造林面積50.2萬畝,農村植樹1.01億株,造林平均成活率達到90%以上。其中,荒山造林35萬畝,海防林基幹林帶5.21萬畝,道路綠化860公裏,河流綠化430公裏。新建綠化村121個。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42.99%。
[漁業]
2006年,完成地方水產品總產量216.1萬噸,比上年下降1.8%。其中,海水養殖產品產量129.5萬噸,下降2.9%。優質高效海珍品生產快速發展。其中,海參、雜色蛤和蝦夷扇貝產量分別為2萬噸、24.5萬噸和16.2萬噸,分別增長24.9%、21%和25.1%。新增海參、灘塗貝類、赤貝(魁蚶)和蝦夷扇貝增養殖面積分別為0.6萬公頃、0.8萬公頃、1.2萬公頃和0.67萬公頃,新增陸地工廠化養殖面積 6萬平方米。
[農業建設]
2006年,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289項,推廣新技術90項,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十大農業增產增效技術。新增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6家,投資總額19.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和66.4%。新增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到49家;新增5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總數達到43家。新發展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15個,總數達到205個;綠色食品39個,總數達到208個;有機食品15個,總數達到43個。新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綜合示範區10個。旅順口區、金州區被評為首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縣。
2006年,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05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完成增加值8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7.6%,加快6.4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652.5億元,增長27.6%,加快7.4個百分點;輕工業199.3億元,增長27.6%,加快2.7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3415.1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工業基地建設]
2006年,全年完成工業投資535.9億元,比上年增長38.5%。“四個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5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3%。其中,石化工業216.9億元,增長22.5%;現代裝備制造業228.5億元,增長27.9%;船舶制造業50.9億元,增長36.1%;電子信息產品工業69.7億元,增長25.7%。
2006年,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重工·起重風電設備、瓦軸集團重大精密軸承基地、中遠船務30萬噸級浮船塢、壹汽大柴道依茨發動機、大眾壹汽30萬臺發動機等壹批大項目竣工投產;機床集團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產業化等項目進度加快;船舶重工高新平臺建設、鞍鋼新軋——蒂森克虜伯二期、福佳大化對二甲苯、逸盛大化對苯二甲酸等項目開工建設。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大連灣臨港裝備制造業基地初具規模。大化、大鋼、大水泥搬遷改造進展順利。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重點支持燃料電池、中水回用等10大工業循環經濟示範項目,推廣了水源熱泵、風力發電等10大節能節水技術和產品。
[工業經濟效益]
2006年,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50.63,比上年提高13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03.2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利稅總額122.3億元,增長15.9%;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39.8億元,下降4.5%。如剔除油價影響,實現利稅149.9億元,增長29.2%;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96.3億元,增長33.6%。
[利用外資]
2006年,利用外資成倍增長。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2.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4.1%,其中,第二產業13.18億美元,第三產業9.16億美元,所占比重分別為58.7%和40.8%。引進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壹步提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引進外資金額分別占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50.1%和29%,分別增長174.4%和209.5%。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853家,其中投資額超1000萬美元的大項目141個。德國大眾汽車等2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連實際投資2.8億美元,增長82.9%。
[對外貿易]
2006年,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據海關統計,大連地區內企業(含省公司)完成進出口總額317.9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3%。其中,進口145.38億美元,增長23.1%;出口172.58億美元,增長25.4%。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293.2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66%。其中,進口136.69億美元,增長23.27%;出口156.55億美元,增長25.9%。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占自營出口總額的45.3 %和22.9%。
[對外合作]
2006年,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勢頭良好。全年簽訂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900項;合同金額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7%;實現營業額2.8億美元,增長12%。外派勞務人員2.9萬人次,增長9.4%。新批對外投資項目17項,總投資額8000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占99.5%。
[消費品市場]
2006年,城鄉消費市場協調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加快1.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零售額783.9億元,增長14.7%;農村零售額55.4億元,增長13.9%。按行業劃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95.9億元,增長15.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33.9億元,增長11.7%;其他行業零售額9.5億元,增長2%。按商品類別劃分,吃品零售額390.4億元,增長16%;穿品零售額157.8億元,增長14.3%;用品零售額271.6億元,增長11.8%。
[居民消費]
2006年,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245.7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汽車類增長35.9%,家用電器類增長14.8%,家具類增長14.4%,通訊器材類增長24.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4.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2.7%,金銀珠寶類增長15.8%。
[商貿設施建設]
2006年,新建超萬平方米大型商業網點33個。新建星海新天地、規劃老虎灘漁人碼頭等兩條特色商業街。青泥窪商業街榮獲“中國著名商業街”稱號,友誼商城、麥凱樂總店、大商新瑪特被商務部評定為全國“金鼎級百貨店”。深化“千村百鎮”工程,新建改建農家店848個。新建放心食品專櫃、專區108個,新增優質農副產品專櫃、專區51個,新推出綠色市場試點單位和市場準入定點市場10家。
[旅遊]
2006年,全年***接待國內遊客215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2%;接待海外遊客70萬人次,增長16.7%。實現旅遊總收入260億元,增長23.3%。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22.9億元,增長25.2%;旅遊創匯4.65億美元,增長16.3%。截至年末,全市擁有旅遊賓館(飯店)190家,增加12家,其中星級賓館(飯店)159家,增加4家;旅行社373家,增加11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7家。本市創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取得成功。
[會展]
2006年,全年舉辦展會119個,其中2萬平方米以上的展覽項目13個,占總項目數的10.9%;展覽面積87.8萬平方米;參展企業18525家,其中來自70個國家的海外企業1326家;參觀人數475萬人次。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大連)國際服裝紡織品博覽會(原大連國際服裝博覽會,現晉升為國家級展會)。成功申辦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成長峰會——全球成長型企業年會(即中國夏季達沃斯)”。
[建築業]
2006年,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54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4%。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3.3萬元/人,增長20.7%。
[房地產開發]
2006年,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2196.1萬平方米, 比上年增長39.9%;竣工面積537.8萬平方米,增長37.7%。完成商品房銷售額284.5億元,增長27.9%,其中住宅銷售額242.7億元,增長23.6%。商品房銷售面積628.8萬平方米,增長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70.2萬平方米,增長6.8%。
[環境質量]
2006年,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空氣中四項汙染物均值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汙染指數(API)Ⅱ級以上(良好)天數338天,其中Ⅰ級(優)天數74天。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市區南部沿海、大窯灣、小窯灣、營城子灣水質各項監測指標年均值符合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保持良好,符合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城市交通噪聲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建設項目管理]
2006年,完成大連市“城市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全年審批建設項目5938個,驗收竣工項目3435個;環保投資5.2億元,占審批建設項目總投資3%。
[環境汙染防治]
2006年,對146個環境汙染項目進行治理,完成汙染治理133項,關、停、並、轉、遷汙染企業27家,削減二氧化硫662噸、煙塵1433噸、COD 2091噸。發放排汙許可證265家,對25家企業強制進行清潔生產審核,11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成翰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全面推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保專項行動”,重點開展了飲用水源地整治等14項專項行動,檢查企業5629家,查處違法企業386家,限期治理企業80家,停業治理企業50家。完成環境安全風險源排查523家,限期整改39家。完成危險廢物轉移7965次、7.6萬噸。完成83家企業833枚放射源現場檢查,辦理轉讓放射源349枚。機動車尾氣年檢車輛10萬余臺、路檢車輛6萬余臺。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
2006年,完成千山心城等10個區域拆爐並網工程,拆除鍋爐206臺、煙囪168根,並網供熱面積280萬平方米;***削減煙塵344.4噸、二氧化硫322噸、氮氧化物268.8噸。關閉鞍鋼石灰石礦水泥分廠和31個非煤礦山。完成大化南渣場整治工程。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復查驗收。瓦房店市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命名為縣級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環境信訪]
2006年,受理環境信訪6098件,處理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
[自然生態保護]
2006年,建成長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莊河市桂雲花等3個鄉鎮獲得“大連市生態示範鄉鎮”稱號。
[城市園林綠化]
2006年,完成城市植樹78萬株,新增公***綠地150萬平方米,人均公***綠地面積達到10.6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8%。
[交通運輸業]
2006年,交通運輸業加快發展。運輸企業完成客貨換算周轉量2562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29.6%,加快11.6個百分點。實現貨物周轉量2503.2億噸公裏,增長30.2%。實現旅客周轉量123.3億人公裏,增長11.8%。
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比上年增長17.3%,其中外貿吞吐量0.7億噸,增長9.9%。集裝箱吞吐量321.2萬標箱,增長19.5%。旅客吞吐量616.1萬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周水子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635.1萬人次,增長17.5%;貨郵吞吐量14.51萬噸,增長12.4%。
[航運中心建設]
2006年,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窯灣保稅港區申辦成功。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全年實施建設項目48項,完成投資72億元,新增生產泊位23個、年吞吐能力5000萬噸。我國最大的汽車物流碼頭——大連汽車碼頭建成投產。大連灣通用雜貨泊位完工,航道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航。大窯灣二、三期6個泊位建設和北岸開發進展順利。長興島公***港區3個通用泊位建設步伐加快。金窯鐵路復線竣工通車,煙大鐵路輪渡試運營,長興島鐵路和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項目啟動,土羊高速公路、大窯灣疏港高速公路、沈大與丹大高速公路連接線、大莊高速公路西段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大連機場航線總數達到119條,其中國內航線76條,國際和特別行政區航線43條;與15個國家、90個國內外城市通航,其中國際、特別行政區通航城市36個。
[社會治安]
2005年,公安機關打防控壹體化建設全面加強,刑事發案率穩中有降,***發案29513起,比上年下降1.39%。破案12835起,查處治安案件23947起,逮捕4812人,勞動教養2098人,移送起訴6146人。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治安重點地區全部得到根本治理。
[預防保健]
2006年,市內四區建立5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城區人口全覆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得到鞏固。建設農村無害化廁所7000座;完成農村飲水工程122項,保證了13萬農民的飲水安全,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2.63%。新創建省級衛生鄉鎮1個、省級衛生村3個。瓦房店市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的檢查驗收。全市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醫學科研]
2006年,全市組織科技成果鑒定54項,其中21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組織完成衛生新技術評審工作,其中186項準入應用於臨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展順利。截至年末,全市211.7萬農民參加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7%,建立了基本覆蓋全市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群眾體育]
2006年,完成全市各區市縣的國民體質網絡建設。市體育總會及所轄40個單項體育協會,參加國際交流活動9次、省級以上賽事24次、市級以上賽事129次。開展國際徒步大會、國際馬拉松賽、全民健身周、萬人太極拳展演等系列群眾體育活動300余項,其中第四屆國際徒步大會參加人數達到27萬人,創造了世界徒步史上參加人數之最,本市成功當選為中國大陸唯壹的“國際徒步城市”。首次表彰全市“百名全民健身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新增社會體育指導員800名。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開展為全市100個自然村建設100個標準籃球場工作。本市被評為全國“推廣健身氣功十佳城市”。 。
[競技體育]
2006年,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大連籍運動員在第十五屆多哈亞運會上獲得8枚金牌。加強了6所“市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重點基地”和126所“青少年傳統體育運動學校”的建設。首次表彰全市“百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優秀教練員”。
[承辦賽事]
2006年,***舉辦、承辦市級以上比賽46項、1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