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十三陵都有哪些陵園

十三陵包括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十三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目前只有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壹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後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壹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壹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壹百二十余平方公裏,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裏。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壹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壹座太監墓。***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嬪、壹位太監。截止202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這壹文物古跡,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並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

現在對外開放的園陵有長陵、定陵、昭陵,長陵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它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後徐氏的合葬墓,前面我們也說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修的,所以朱棣是第壹個葬於此處的明朝皇帝,至於朱元璋是葬在南京紫金山了的,大家不要搞錯了,長陵也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保存得最完好的陵園,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壹;定陵是十三陵中唯壹壹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地宮可供遊人參觀,昭陵是十三陵中第壹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壹。其它的陵園或多或少遭受了時間的摧殘,目前還在修葺中,出於對歷史文物的保護,並未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