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人會問:“建設IT信息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當前的問題,直接開始就好了。我為什麽要花錢花時間規劃企業架構?”對於這類問題,我的回答是:企業架構壹定要做!雖然構建壹些簡單的信息系統,或者簡單的整合幾個系統來解決當前的業務問題,也不會有大的偏差。但請想象壹下,如果是壹個復雜的信息系統建設或大型集成項目,涉及幾十個信息系統,包括通用和專用系統,同時存在多層次的業務管理關系和多流程程序,如果沒有提前規劃和整理它們之間的業務流程、資源重用和IT技術就直接操作,90%的結果會被延遲或未完成。
這時候必須規劃清晰的企業架構,保證業務流程的相互運作,信息系統的合理支撐,建設步驟的有序。可以說,企業架構是IT決策的重要依據,是支撐企業後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企業架構(EA)。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中系統性、普遍性問題的總體解決方案。更準確地說,是基於面向業務和驅動的架構來理解、分析、設計、構建、集成、擴展、操作和管理信息系統。復雜系統集成的關鍵是基於架構(或系統)的集成,而不是基於組件(或構件)的集成。有效的企業架構對企業的生存和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企業通過IT獲得競爭優勢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企業架構可以分為兩部分:業務架構和IT架構。
業務結構:是將企業的經營戰略轉化為日常經營的渠道。業務戰略決定業務結構,業務結構包括業務運營模式、流程體系、組織結構、地域分布等。
IT架構:指導IT投資和設計決策的IT框架是建立企業信息系統的全面藍圖,包括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
業務結構相當於企業的運營模式。公司要發展,就要有自己的經營目標和運營模式,而這些就是企業的業務層面。可以說,企業的業務結構是其區別於市場上其他企業的關鍵,通常包括運營模式、組織機構、業務流程和地域分布。
運營模式:簡單來說,運營模式就是企業盈利的方法。即使在同壹個行業內,每個企業的運營模式也是千差萬別的,因為運營模式通常是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優勢、發展方向等因素而生的。運營模式壹般分為行政管理、資金管理、技術、生產、銷售五個層次,每個企業會對以下層次進行專項設計。
組織:組織是企業的運行系統,包括企業的部門、崗位和職責。當企業的戰略發生變化時,組織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業務流程:這裏的業務流程不是對企業某項關鍵業務的描述,而是企業整體運營的大流程,體現在整體資源的梳理、組織架構的配置、管理體系的優化等方面,對業務運營具有指導意義。
地域分布:地域分布主要決定經營活動在哪裏進行,在經營方式的規劃、組織結構的劃分、業務流程的設計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企業架構中的IT架構是構建企業IT信息系統的基礎,可以有效地指導IT信息項目的開發和實施。IT架構分為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
& gt& gt& gt& gt數據架構
數據架構是企業IT架構的核心。眾所周知,數據是客觀事物的真實表達,具有權威性和價值。數據反映了企業信息系統的運行狀況,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因此,在考慮IT架構建設之前,需要考慮數據架構對當前業務的支持,即企業需要哪些重要數據,如何管理和規劃企業數據,如何實現重要數據的應用。然後,根據以上幾點,數據架構規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數據模型、數據分布和數據治理。
數據模型:好的數據模型能夠體現業務模型的本質,保證為業務需求提供全面、壹致、完整的高質量數據,為劃分應用系統邊界、定義數據引用關系、定義應用系統間的集成接口提供分析數據。然而,數據模型不僅與應用程序架構相關聯,還為業務架構提供生命周期管理和控制。業務架構中的數據模型分析側重於主要數據和核心業務對象,而應用架構中的數據模型則進壹步轉化為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直至最終的數據存儲和分發。
數據分發:數據分發包括業務分發和應用分發。數據分布壹方面主要分析各業務環節中數據的增刪改引用關系,另壹方面分析單/多系統中數據結構與應用系統功能模塊的引用關系。
數據治理:數據治理包括元數據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標準和規範、數據字典、數據安全、數據采集、同步、分發等內容,即主數據管理內容。數據治理在整個數據架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高質量的數據是構建數據架構的重要支撐,也是企業未來梳理業務流程建設的前提。
& gt& gt& gt& gt應用架構
應用架構向上承擔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和業務模式,向下規劃和指導企業各種IT系統的定位和功能。應用架構是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技術架構、信息安全和IT管理的綜合體現,包括企業應用架構藍圖、架構標準/原則、系統邊界和定義以及系統之間的關系。
在構建應用架構時,要在滿足眼前需求的同時做好長遠規劃,即符合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可以根據業務進行擴展。
靈活性
應用系統之間的連接是否靈活、簡單、松耦合,激烈的競爭和產業變革要求企業不斷調整組織、流程和商業模式,以獲得競爭優勢。此時,應用架構應能適應企業業務的變化,快速響應,提供穩定、可擴展的應用支撐平臺,為企業業務發展和按需響應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保證部分應用功能的升級或替換不會影響其他應用系統,實現平滑升級。
壹致
集成部分常見的集成包括數據集成、應用集成、流程集成、門戶集成等。
1 .數據集成
數據集成主要針對企業信息系統底層數據的同步性和及時性,解決數據源的唯壹性、真實性和實時性。壹般通過消息隊列技術或Web服務,將分散在企業各個系統中的數據以松耦合、集中的方式進行管理,促進了企業內部數據的互聯互通。
2.應用集成
應用集成主要針對企業業務變化的適應性和信息孤島問題,通過系統功能的服務安排,實現快速調整的靈活應用。應用集成提供面向服務所需的軟件基礎設施環境,為分散的服務提供交互、組合和治理的基礎設施,集成企業內部的各種IT應用系統,並使它們協同工作,形成壹個更大的整體系統。它不僅需要系統之間的技術集成,還需要業務之間的有機集成。
3.過程集成
流程集成(Process integration),通常稱為流程集成,主要針對企業的業務邏輯在多個信息系統之間流動的問題,具體體現為跨異構系統的流程集成,以業務流程為中心,幫助企業將所有業務環節與客戶需求對齊,有效整合人力資源、信息等資源,實現跨系統、跨部門、跨組織的企業運營,支持企業實現業務的“縱向集成”和“橫向集成”,幫助企業實現從戰略到運營。
4.門戶集成
門戶集成主要是針對企業交互訪問層的集成,通過統壹認證、頁面集成、菜單集成、數據門戶等技術,將企業內原有分散系統中的信息、應用和服務集成到壹個統壹的訪問平臺,提供企業內部的統壹授權和身份認證,為基於單點登錄和個性化配置的企業IT架構提供標準的、可擴展的Web應用基礎設施。平臺支持多端口登錄,即PC入口和移動入口。移動門戶還提供統壹身份認證、單點登錄、信息/頁面/應用集成等功能。PC端系統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通過移動門戶訪問,用於滿足出差和辦公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審批。
復用性
隨著企業信息系統越來越多,在構建企業架構之前會減少或增加壹些信息系統,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更換甚至移除壹些功能相似的平臺或系統。如果每次都要從頭再來,在時間和成本上都是不可控的。因此,在構建應用程序架構時,重用IT資產也是關鍵規劃的壹部分。
& gt& gt& gt& gt技術架構
技術架構是支撐應用架構和數據架構的技術基礎設施,主要由IT技術、組件和相應的技術標準組成,包括:安全管理、應用軟件、應用平臺、物理環境和系統管理。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應用軟件、應用平臺、物理環境各個層面的安全管理框架、安全配置模型、安全管理工具和安全管理標準。
應用軟件:應用軟件是指應用系統或工具,包括業務應用和支撐應用。業務應用壹般分為通用管理軟件、包管理軟件和行業管理軟件,如CRM、ERP和MES,支撐應用是基礎軟件工具,如Office。
應用平臺:應用平臺是支持應用軟件運行的操作平臺,包括系統服務和操作系統。系統服務是構建在操作系統上的各種服務引擎,如Web服務器、APP服務器、DB服務器等。操作系統是管理和控制計算機軟硬件資源的計算機程序,是直接運行在裸機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件。常見的操作系統有Unix(AIX、惠普-UX、Solaris)、Linux、Windows Server等。
物理環境:物理環境是支持數據和信息的采集、錄入、處理和傳輸,以及應用軟件和應用平臺運行的物理設施架構、模型和標準,包括系統硬件和網絡設施。
系統管理:系統管理是貫穿於各級應用軟件、應用平臺和物理環境的系統管理框架、系統管理模型、系統管理工具和系統管理標準。
很多企業在進行IT信息化建設時,普遍忽略或者故意不提企業架構的規劃。殊不知,從那壹刻起就埋下了隱患。壹旦系統太多,隱患立刻顯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具體體現在兩個時間節點上。
在系統建設初期,很多企業往往根據現有的業務需求來建設相應的信息系統,極少數企業甚至在建設初期就把企業的整體結構作為壹個整體來考慮。隨後,隨著企業業務需求的增加,對信息系統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系統的無計劃建設只能導致信息孤島。這是壹個優化業務的信息系統,卻造成了IT和業務的脫節。
壹般企業的系統集成大多是為了消除信息孤島和優化業務流程,系統集成時期是構建企業架構的次佳時機,因為在系統集成中,根據企業特定的企業架構,不僅可以統壹和集成企業業務流程、內部數據和應用功能,還可以為企業後續的信息化建設搭建平臺和奠定基礎,為後續的業務擴展和變化提供快速響應。即便如此,很多企業還是忽略了企業架構的建設,沒有從整體的業務和系統狀態上進行規劃。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合順序與前面的條件不壹致,導致整合失敗或者效果不明顯。
那麽為什麽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初期不做企業架構規劃呢?分析原因如下:
1.企業建設初期規模比較小,財務能力不足,花太多錢去規劃企業架構是壹種奢望。
2.整個企業信息化意識淡薄,認為信息化只是輔助業務的工具,沒有必要和業務、文化、架構掛鉤。
3.企業領導對企業架構模糊不清,不了解企業架構的重要性,或者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沒有明確的定位和目標。
4.忽略集成和集成項目的前提條件,如集成的順序、信息狀態、業務關系等。,並認為不需要梳理架構和規劃,直接集成即可。
在對企業架構以及沒有及時建設企業信息化所帶來的問題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後,也許很多人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企業架構能給企業帶來什麽,企業架構到底有多重要。
下面具體說說企業架構對企業的重要性。
1.支持業務發展,確保IT投資的正確性。
有效的企業架構對於企業的生存和成功非常重要。它為企業IT系統的演進提供戰略指導和分析,使企業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業務環境。同時,根據企業架構中的規劃進行IT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區分IT項目的優先級,進而根據優先級制定IT投資策略。
2.節約企業成本,減少IT資源重復使用。
企業架構在規劃IT建設時,會考慮組織角色與業務流程的關系,平衡IT資源與業務的依賴關系,識別部門間重復的業務需求和數據復用率,從根本上有效避免業務層面、功能層面和數據層面的重復投資。
3.有效的推動創新,讓企業的業務更好的發展。
企業架構可以平衡IT效率和業務創新的關系,支持業務創新,保持各業務單元的業務流程和信息高度壹致。同時可以保證組織整體的IT戰略需求,實現企業內部最緊密的合作。
目前,企業架構的建設還沒有引起大多數企業的足夠重視。保持業務和IT信息化之間的壹致性仍然是當今時代所有組織面臨的基本挑戰,構建企業架構是應對這壹挑戰的最佳方式。不管是公的還是私的,不管是企事業單位,都會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進行信息化建設。隨著業務的增長,壹定會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投資能否有效換取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是否具有誠信。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從全業務的角度提供公司治理體系,確保業務和戰略的壹致性,推動數據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等IT架構的建設,確保企業信息化建設合理穩健,幫助企業實現更低的IT成本、更快的設計開發,在獲得更高收益的同時降低IT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