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6月3日,河南鄭州壹男子下水追魚竿,不料溺水身亡,怎麽回事?

6月3日,河南鄭州壹男子下水追魚竿,不料溺水身亡,怎麽回事?

6月3日上午7時許,鄭州市110指揮中心接到報警電話稱 有壹名男子在鄭州市北龍湖畔下水追魚竿時失蹤。 接到報警電話後,公安機關高度重視,壹面派出相關人員先行搜救,另壹面請求當地的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前往協助搜救,雙方都在第壹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救援。

據了解, 溺水者是壹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 生前酷愛釣魚,當天淩晨4點多天沒亮就來到岸邊選位,早上7點多,有大魚上鉤時,還沒等男子反應過來,大魚已經把魚竿拖走了,眼看魚竿離岸邊越來越遠……該男子想都沒想,立刻脫下衣服下水去追,在遊了上百米後未追到就放棄了。

據目擊者稱, “他可能感覺到體力跟不上了,開始往回遊,離岸邊還有四五十米遠時,就沈到水裏了。” 有壹位釣友看見後,曾試圖下水去營救,不料遊到半路嗆了好幾口水,險些把命搭進去,只好放棄營救遊回岸邊。

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 通過聲納掃描,在水下7米處找到該男子的位置 ,上午11時許,經過近4個小時的聯合打撈,溺水男子終於被打撈上岸,不幸的是該男子已失去生命體征。男子的遺體被打撈上岸後,他的朋友在旁邊放聲大哭: “兄弟啊…我的兄弟…”

2019年7月6日上午11時40分許,在四川升鐘湖廣元劍閣段,壹名來自德陽廣漢市的釣魚人蔣慕漁(化名),因魚竿被大魚拖走,不顧眾人勸阻下水打撈魚竿,返回時因魚線纏繞雙腳,在距離岸邊20米處不幸溺水身亡。

2016年7月14日下午,四川巴中市經開區通木埡東華村65歲的李慶林(化名),幫釣客下魚塘撈魚竿時不幸溺水身亡。事後,經多方協商,釣客賠償死者家屬6萬元,魚塘老板賠償死者家屬14萬元。

2016年4月16日上午8點許,重慶開縣(開州區)漢豐湖畔發生了壹起悲劇:壹男子在湖邊窪地釣魚時,碰到壹條大魚上鉤,竟然直接將魚竿拖走了。情急之下,他跳進湖中打撈魚竿,不慎溺水身亡。

筆者在此提醒廣大釣魚愛好者,釣魚時壹定要註意安全,如果妳們的魚竿不慎被魚拖走,要麽選擇放棄魚竿,要麽撥打電話找來會開船漁民幫妳撿魚竿,自己不要下水打撈,當然,也不要叫別人下水打撈,以免發生不可預知的危險。

6月3日上午,有壹名男子在鄭州市北龍湖畔下水追魚竿時失蹤。接到報警電話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派出搜救人員的同時,為了贏得最佳的搶救機會,他們還請求當地的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前往協助搜救,雙方都在第壹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救援。

最後救援人員在水下7米處找到該男子的位置,上午11時,近4個小時的聯合打撈,溺水男子終於被打撈上岸,不幸的是該男子已失去生命體征。

據了解,溺水者是壹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當天淩晨4點多天沒亮就來到岸邊選位。很快有大魚上鉤時,男子還沒來及拖上岸,大魚已經把魚竿拖走了……

該男子立刻脫下衣服下水去追,在遊了上百米後未追到就放棄了。

為了追魚,把自己的性命弄丟了,實在可惜可悲!

據說男子平時就愛釣魚,動不動就在河邊坐等魚上鉤。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

其實,想要每天在河邊走又不濕鞋,那就應該把鞋當腦袋壹樣珍貴去保護。

縱觀壹樣發生的事故,我們可以看出,事故往往就出在不經意之間。所以,疏忽才是兇手。

有個愛好是好事,但是所有的好事都應該建立在自己身心 健康 的基礎上,否則,連命都保不住的,何談愛好和誌趣?

現在正值夏季來臨,很多人也許到河邊釣魚都還不睡重要,他們更願意跳進去壹洗酷熱帶給他的壹身臭汗。

而壹樣因為遊泳、水裏嬉戲發生的事故也很多,有大人,更多的還有小孩兒。由於預熱工作沒做好,壹天進去就腿抽筋,小孩子有沒有十足的遊水經驗,出事就成了必然。

所以, 奉勸有愛心的父母,壹定管好孩子的出行,暑假馬上又要來臨,孩子結伴出去很容易集體出事,把自己的孩子收緊了。

據河南當地媒體的報道,壹位釣友在魚竿被魚拽進湖裏之後,這位釣友就脫了衣服跳進湖裏撈魚竿,結果魚的力量太大,魚竿被拽走了壹百多米,這位釣友就追出去了壹百多米,後感覺體力不支返回,結果返回到壹半的時候就慢慢的沈溺了下去,再也沒有上來。

另外壹位釣友想要去救他,結果跳進湖裏沒遊出去幾米就感覺到要溺水,於是掙紮著遊了回來,如果這位釣友堅持去施救,恐怕兩人都要沈溺其中。

近些年來發生類似的事件並不在少數,為何悲劇會頻頻發生呢?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吧:

1、安全意識差。認為僅僅是釣個魚,不會有什麽危險,所以各種防護措施都不做,試想壹下,如果當時魚竿上有壹個失手繩的話,那麽情況會不會不壹樣了呢?如果裝備比較貴,丟掉了心疼,那麽就要做好防護措施,如果裝備壹般,那麽就不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撈。

2、思想麻痹大意。即便是水性再好的人,或許也沒有完全的把握可以在水裏遊那麽久而保證不出現問題,而且水下的狀況也非常的復雜,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千萬不能有麻痹大意思想,即便是妳有著多年的遊泳經驗。

為了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釣友們必須要提高安全意識。千萬不要以為釣個魚不會有危險,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必須要有,失手繩、救生衣等等都應該常備。

2、政府要盡最大努力完善公***設施。無論是湖還是水庫,甚至是河邊,釣友們可以選擇的地方其實並不是很多,政府可以在這些釣友們常在的地方放置救生船,哪怕是壹個簡單的小木筏,關鍵時候或許也可以救命。

6月3日上午7時許

鄭州市 有壹名男子在鄭州市北龍湖畔下水追魚竿時失蹤 。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通過聲納掃描,在水下7米處找到該男子的位置,上午11時許,經過近4個小時的聯合打撈,溺水男子終於被打撈上岸,不幸的是該男子已失去生命體征。

1:釣魚始終是河邊的活動,必須要註意安全,特別是防止掉進水裏。

2:不要因少失大,相信這個男子除了緊張魚竿之外,還希望把這條魚拉回岸上。但這種事情必須要考慮安全。

3:那怕妳追回魚竿,在水中妳真的沒有把握能夠魚竿和魚拉回岸上。

4:釣魚必須要做好保護,例如把魚竿加線套在自己坐的凳子上,那肯定不會被魚拉走魚竿,不要怕有線套上影響拉竿速度,上魚與生命之間,必須要保護生命。

做人要學會取舍,釣魚只是 娛樂 ,相信釣友都不只有壹支魚竿,這支被拉走,其實要找回魚竿還是有很多方法的,壹般魚拉了竿之後到來壹定的距離就不會再拉,可以用壹支海竿看看有沒機會拖回來。

如果沒有機會就直接放棄,說句不好聽,妳把魚竿在水中找回來,但結果全身濕透病了,這都是得不償失,更何況是付出生命。

我看了新聞,事情大致是:6月3日上午在北龍湖湖畔,壹位四十多歲的男子垂釣時,魚桿上鉤壹條大魚,當時他沒在意,等他發現時,魚桿已經已經被魚扯到湖裏,他就忙脫衣去追,離岸越來越遠,他也發現自己沒力氣,就開始往回遊,在離岸還有4、5十米的地方,體力不支,沈下去了。有個跟他壹起垂釣的壹想下去救他,沒成功。後110來人,在水下7米深的地打撈上來,人已經不行了。

釣個魚出這麽大事,早知這樣魚桿子不要了,也不下這個水去追。安全啥時候都要放到第壹位,時時自我提醒。

意外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