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堅持對學生人生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教育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嚴”、“細”、“愛”,形成了嚴格要求、細致管理、關愛呵護的管理特色;教學管理強調“緊”、“實”、“活”,培養基礎紮實、鑄造能力、特長突出的教學特色,讓每壹個學生茁壯成長、奮發進取、全面發展、完善人格,成為“誌向遠大、學識淵博、品德高尚、身心強健的獨立人才”。
[編輯此段]學校榮譽
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成績突出。高考學生人數上了壹個臺階。三年來,已有2000多名合格的本科新生被保送到高校。他們不僅培養了德陽文理尖子生,還向北大、清華輸送了壹批人才。而且以其高升學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贏得了社會贊譽,連年獲得德陽省級及以上示範性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壹等獎和市教育局督導評估壹流學校。三年來,五中學生參加各類比賽,近千人獲得各級獎項。其中楊、楊等同學獲得全國數學競賽壹等獎。胡等同學撰寫的科技論文——《壹組特殊系列之和的研究》獲省科技創新壹等獎、德陽市市長獎;參加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4所壹流大學和《萌芽》雜誌聯合主辦,賈平凹、余等著名作家學者擔任評委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四川省唯壹的全國壹等獎。學生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多次參加德陽市舉辦的大型演出和比賽。sctv、CCTV先後拍攝了五中電視節目,在衛星頻道正式播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德陽五中在素質教育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
[編輯此段]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近100畝,以“高規格、高標準、高起點、前瞻性、現代化”為特色的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新建的校門、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典雅,功能齊全;標準的田徑場、足球場、遊泳池先進美觀;電子管理的學生公寓條件優越,幹凈舒適;高大現代化的學生食堂寬敞明亮,美觀適用;校園圖書館藏書豐富,藏書充足;信息中心和校園網配備高檔、流暢、快捷;博雅廣場、復興廳、香棚廳環境優雅,品味非凡。如今,德陽五中擁有全省壹流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學校有68個班級,4200多名學生。
[編輯此段]教學人員
有243名工作人員和205名專任教師。現有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76名,中級教師84名,國家、省、市勞動模範、優秀教師、模範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51人。有80人已經畢業,已經畢業或者正在讀研究生。近兩年來,教師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隨筆上發表論文近300篇,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成績突出,形成了壹支“兢兢業業、虛心友善、精耕細作、寓教於樂、善於教學”的教師隊伍,在德陽乃至四川享有較高聲譽。
[編輯此段]外匯
學校對外交流成果豐碩。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的中學建立了姐妹學校,互派師生。已有20多名學生被公費派往新加坡等國學習,多名青年教師被派往美國、新加坡等國任教。每年至少有兩名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外籍教師在這所學校任教。
“雄關漫道真如鐵,現在離開始也就壹步之遙。”全校師生員工將匯聚全部力量,激發全部驕傲,展示全部精彩,繼續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全心全意打造五中學子的美好願景——做巴蜀壹流中學,創中國品牌學校。
【編輯此段】核心思想:博
解釋:
(1)博,據《辭源》說,是大、廣、可及、豐富的意思。
(2)德陽五中建校僅十余年,卻大踏步向國家示範性高中行列邁進。因其寬廣的胸懷,確立了高起點,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並在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使命的驅動下,成就了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博”,展現了學校厚愛眾生、海納百川的大氣魄。
(3)博德博學是中國古聖先賢追求的修身養性之道。例如,周公提倡“學而知”(《易經·幹》),孔子也提倡“博學於文”(《論語·雍也》),“博學而篤定,好問而近思”(《論語·張子》)。德陽五中多年來倡導和踐行的“尊德重本”辦學方針可謂壹脈相承——“博”,展現了學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智慧。
④《禮記·中庸》曰:“天地之道,富也。”在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壹”的價值取向中,以寬厚為特征的天地之道是德性的,如儒、道、佛所信奉的“天地大德即命”、“系辭下的易傳”、“天道善生之德”。幹的陰,有了“天”有了“德”的好生活,自然就有了很“陽”的境界。在這裏,“伯”巧妙地與地名“德陽”建立了聯想。意味著我們誌存高遠,致力於在全市中學教育的最高點——“博”規劃辦學,體現了學校博采眾長、矢誌爭先的偉大境界。
解釋:核心理念是學校用以指導教育教學行為和管理經營活動的最高價值標準,是壹切辦學行為的邏輯起點,是學校文化的靈魂。
[編輯本段]學校形象定位
創新型、示範型市直屬完全中學。
解釋:
創新,就是學校的壹切工作都以“創新”為特征,把“創新”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
示範,就是學校的壹切工作都以“示範”為基本導向,以“示範”作為學校領導的根本標誌。
在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壹所學校只有準確定位自己的形象,才能使學校定位更加清晰,工作精力更加集中,團隊精神更加強大,給公眾留下清晰的印象,增強核心競爭力,贏得社會聲譽。我們認為,作為唯壹壹所完全的市直屬中學,以創新和示範來定位我校的未來形象,準確地勾勒出學校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社會地位,可以更好地對外提高學校的社會感知和認同,對內可以激勵廣大教師奮發向上。
說明:學校形象定位是指學校整體形象的輪廓。是在學校現實形態和未來走向的交界處,對辦學宗旨和辦學領域的高度概括。它定義了學校計劃和實施學校活動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