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流量前向經營,就是由個人用戶按照運營商設計的各種話音+流量或者單獨的流量套餐包進行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正如文章開篇所說的那樣,流量包越來越大,而套餐價格會越來越低,流量的ARPU值在未來時間內會持續走低。因此,前向的模式,運營商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用戶使用規模的增長高於單價下降的幅度而實現。或者是用戶疊加更多的流量包。宿藝在《運營商開推流量大戰,中移動醞釀降價》壹文所提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流量促銷包或者中國電信的積木套餐都是如此。即價格戰會是流量前向經營的常態化方式,而價格戰就是壹場無休止的競爭方式,除非有外力幹預或者參與者無力再打下去而達到壹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從運營商三兄弟過往的競爭就是壹場價格為主的競爭,所以異常慘烈悲壯。悲壯到曾經是同學、同事在重組之後反目,有的地市甚至發生壹線銷售人員相互鬥毆的事件。可以預見,中國移動在4G時代,必將在流量前向經營方面掀起新的風浪。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幾年相對的好日子可能要到頭了(運營商重組的話,那就另說了)!
二、後向
所謂流量後向經營,簡單講,就是用戶下載並使用應用,而由應用提供商為所發生的流量向電信運營商付費的模式。典型的就是聯通的微信沃卡、網易為推廣易信阿裏為推廣來往的流量贈送等。流量後向經營,運營商方面目前只有中國電信最積極,明確提出了具體的經營策略,並在內部設立了專門的部門開展流量後向經營的業務(據11月19日Tech Web在《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中國電信發布流量後向經營策略》中披露,在16日南京舉行的“2013中國互聯網創新產品評選 南京站巡演 4G時代的創新”活動中,中國電信綜合平臺開發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就4G時代下的流量經營策略作了高峰對話,講解如何向互聯網公司提供流量後向產品,降低用戶流量使用門檻等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