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各自的職責
兩個公司合作往往是因為各有各的優勢,彼此取長補短,在項目開發前首先要明確好各自的職責。這事說起來這點挺簡單的,做好各自的工作就好了,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還是有很多模糊的地方,為了避免矛盾產生主要還是要明確各自的邊界。
說個例子,壹方公司跟對方公司合作的過程中,由於內容是放到對方家的平臺上,為了避免內容風險,對方會給這邊壹定的要求,至於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上什麽內容就是自己公司自己把控了。兩家公司各自職責的明確這是合作的前提。
2、明確名詞概念和文檔中的內容
雖然同屬互聯網行業,對於行業內的壹些常見的名詞,例如產品,UI設計等,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不要自以為是,為了防止做無功用,彼此還是要明確壹些,哪怕多問壹嘴,也是有必要的。
有公司就吃過這個虧,對方公司當時讓合作公司提供壹下產品詳細設計文檔,員工以為是產品需求文檔,所以就把產品文檔發過去了(為了體現專業性,發出之前還臨時評審、修改了壹遍)。結果後來卻發現原來理解錯了,人家說的“產品設計文檔”其實是指技術開發文檔。這就造成我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花費了時間,而正確方向的事情,技術文檔還壹直沒寫,耽誤了時間,最後沒有得出想要的結果。
更重要的碰到這種事情,往往是說不清的,沒法追責,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問題最好還是提前溝通壹下比較好。
除了明確術語概念外,還要提前溝通好合作中所需要書寫的文檔以及文檔的內容。有了文檔能夠減少溝通成本,避免扯皮。關於文檔,最重要是應該明確其中都要有哪些內容,只要文檔中的內容,特別是關鍵點,有就可以了,形式不重要。
3、確定溝通方式和工作流程
溝通方式分兩個方面:壹個是確定壹種溝通的工具,比如說郵件、QQ、微信等;壹個是建立定期開會的制度,開會除了討論已有需求如何實現外,還有壹個好處是彼此可以就下壹步的壹些想法做壹些溝通,有些事情做到雙方的相關人士都知情。
不同公司之間的溝通方式和工作流程是不壹樣的,雖然在壹個互聯網公司中大致的流程都是相同的,包括產品設計、UI設計、技術開發、測試等環節,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產出物的標準上還是有壹些不同的,所以在合作前還是要互相了解壹下。
拿測試來說,即使都有測試環節,但具體的過程還是不壹樣的,壹般的公司可能在內測後就會直接上線了,但是在有的公司就會有內測、眾測和A/B測試這三個階段,這樣就會延長上線的時間。如果之前沒有溝通好,認為測試只有內測壹個環節,雙方之間預估的上線時間不壹致也會造成壹些誤會,影響其它工作如運營活動的準備時間。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了解工作流程有壹個很大的必要是不會耽誤需求的開發時間。舉個例子,如果有些功能是自己公司開發的話,那還好,對於技術的開發時間有準確的把握。但如果是需要對方公司開發的話,因為對方可能還有別的項目做,所以就需要提前把需求提給對方,把握好時間點,要不然因為需求提晚了,對方沒時間做那麻煩就大了。
4、不要惡意揣測對方的意圖
兩個公司合作肯定會出現壹些摩擦,雖然彼此的關系不像談戀愛那麽親密,但也要建立起信任的基礎。
感觸非常深的壹點是不要故意揣測對方,比如說對方是否有意使我們為難,對方是否有對我們的系統進行攻擊等等。雖然這種情況可能確實存在,但是也要在經過實際驗證後才能確定問題。
惡意揣測對方會造成什麽不良的後果呢?極大影響團隊的士氣,特別是在兩個公司的背景和團隊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弱勢的壹方在某些方面確實會收到強勢壹方的要求,例如在代碼的書寫規範上。我們就遇到這種情況,雖然我們不是外包公司,但是由於產品性質和對方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對系統的穩定性有特別高的要求。
如果對方的要求比較高,自己又無法理解,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內心會積攢很大的情緒。這樣壹來就更容易揣測對方的意圖,加上本身存在的公司地位的差距,會讓員工的工作比較消極。
5、做好自己的事,嚴以律己
雙方的合作中如果自己的下屬受委屈了,領導會極力袒護,這可以理解,壹個好的領導理應維護下屬的利益。但還是要有公正的對待,對下屬的工作態度和產出的結果有準確的評估,在維護下屬利益的同時要判斷下屬有沒有把事情做好。
有的領導壹味的維護自己下屬的利益,卻忽略了下屬能力欠缺的問題。甚者,有的下屬也會利用領導的這種心理,工作上敷衍了事,遇到坎就讓領導出面解決。
曾經有過壹個頁面的設計,壹方公司的設計師出的設計稿,需要經過雙方***同評審後才能通過,但是對方的設計師對我們設計的作品不滿意,語言上有壹些不妥。碰到這樣的行為,可以強硬壹些讓對方道歉,但畢竟結果還是不理想,冷靜下來還是要處理問題。
與技術上的問題不同的是設計稿的評審更多的是受主觀因素影響。碰到這種問題,自己壹方在盡其全力的前提下,如果效果還不太理想,雙方彼此之間要給出具體的意見。之所以說是具體意見,也是為了模糊的說辭引起雙方的猜疑,而且意見具體壹些,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更高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