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吳承瑛,就不會繞開上海申花。
那些年,男生們手拿報紙,看著各家評論,討論哪位上海球員踢得最好,壹臉正經的樣子遠比課堂上來得用心。女生們或許可以不管人家球踢得怎麽樣,只要長得帥的,朱炯、朱琪、吳承瑛、申思……
那些年,每逢炎炎夏日,父輩們飯後總喜歡在弄堂裏散步乘涼,碰到相熟的老友,侃侃而談時,總會帶上幾句有關申花的話。“申花昨天這場踢得太戇了”、“申花那個外援老結棍哦”、“徐根寶的搶逼圍有點腔調”……
那些年,虹口 體育 場是上海人心中的壹片聖地。那些年,網絡還沒有興起,申花卻已成為上海的壹張標簽。(上海熱線·申花20年特別專題)
申花
2002年,廣州的足球報記者姬宇陽寫下這樣壹段話:“站在謝暉的陜西路公寓裏,向北望,幾百米外就是範誌毅的新宅‘東方巴黎’,向西看,隔兩條馬路就是廣元路上申思和毛毅軍的新家,西北方向,如果天氣好,妳甚至可以看到區楚良當年在新華路買下的公寓,正東偏北,那幾幢淡黃色的建築,就是張勇為結婚而購置的‘銀杏家園’。”
這是職業化足球帶給他們的,也是申花帶給他們的,同樣他們也給上海帶來了關於足球的時代記憶。有人懷念申花的那些年,就會想念起他們,當然也包括那個“拼命三郎”吳承瑛。
申花隊史上,單賽季聯賽打滿每壹分鐘的全勤王只有四個人,1997賽季的毛毅軍,1999賽季的區楚良和吳承瑛,還有2003賽季的虞偉亮。
吳承瑛不是壹個技術出色的球員,最大特點是能跑,風格快速幹脆,能攻能守。相較於國足同期的右邊衛孫繼海稍稍遜色,後者防守更好,技術也好些,而吳承瑛更擅長突破、遠射。
1997年吳承瑛短暫援助大連萬達參加亞俱杯,在第二階段小組賽對浦項制鐵的比賽裏遠射扳平比分,隨後魏意民頭球絕殺,那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後對韓國球隊(無論俱樂部還是國家隊)取得的首場勝利。
1998年的3月7日,第四屆戴拿斯杯中國2-0戰勝日本,在國立競技場,雙方盡遣可用主力球員。21歲的中田英壽突破犀利,甩開馬明宇,晃過範誌毅、張恩華,與之對應的是23歲的吳承瑛。
“吳承瑛的邊路突破太快了,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日本解說毫不吝惜對於他的褒獎,“吳承瑛就這樣碾壓日本隊後防,我們剛剛的上搶太冒失。”
有申花球迷說:“(吳承瑛)年輕時候是體力怪,技術糙到爆。1995年剛出道的時候,從來沒見過這麽爛技術的職業球員,正宗的停球五米外,但是拼勁足。上海球迷就喜歡這種積極拼搶的人,踢起來讓人提神醒腦。”(虎撲·中國足球)
頭上纏著繃帶還能滿場飛奔進球的或許只有吳承瑛,但高出勤率不意味著他的職業生涯壹帆風順,吳承瑛的傷病痊愈只能說這是壹種奇跡。
2001年開始,吳承瑛的右腳跟腱出現了問題,腰也有傷。2002年年末,申花安排吳承瑛去倫敦做手術。為吳承瑛做跟腱手術的醫生認為最少需要六個月才能康復,至於踢球,估計2003年是沒希望了,搞不好2004年也沒戲。
然而半年不到,吳承瑛就又壹次走上了賽場。
2002年
2002年無疑成為吳承瑛的轉折年,年初吳承瑛留洋的傳言四起。時任申花新掌門的樓世芳出現在紅塔基地,對圍得水泄不通的記者說:“憑什麽(意大利科莫隊)要零租借(吳承瑛)?這也許是意大利的規矩,那他為什麽不把意大利的球員零租借給我們呢?”
當時申花要十萬美金的租借費用,但對方不想給壹分錢。科莫俱樂部當賽季沖意甲,吳承瑛屬於防守能力壹般,進攻出色的,所以科莫方面也不是特別中意他。
已經27歲的他在意大利足壇左後衛與左前衛人選過剩的情況下,或許只有替補的選擇,正如樓世芳所說,“與其讓吳承瑛去那裏打替補,還不如將他留在申花。”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吳承瑛試訓結束後,科莫就火速簽了壹個左後衛。
那會兒吳承瑛還要奔波國家隊集訓,科莫後來也不願意繼續談判。正如徐江說的那樣:“說白了,妳壹個亞洲球員,人家能免費用就用了,不能也無所謂。”
那壹年還有世界杯的鎩羽而歸,在濟州世界杯競技場,吳承瑛找卡福交換球衣被拒絕成為話題。吳承瑛出任左後衛打滿對陣哥斯達黎加和巴西的比賽。
對陣哥斯達黎加,孫繼海意外受傷下場後,吳承瑛成為國足場上最閃亮的點。對陣土耳其半場被邵佳壹換下,就此結束世界杯之旅。
2003年吳承瑛以1300萬的“標王”身價離開申花,前往中遠。
2018年在申花25周年的采訪中,吳承瑛說:“從94年申花成立開始,我們這些人其實已經跟申花不會再分開。”
吳承瑛的轉會采取的是“閃電戰”策略,當時他正在英國療傷,但還是把轉會申請傳真到了中國足協註冊辦。
當時正在意大利的樓世芳連忙趕到倫敦和吳承瑛見面,詢問了傷勢後告訴他好好養傷,但對轉會的事只字未提,吳承瑛的話也是不鹹不淡。壹位知情者說:“如果申花挽留工作再深入壹些,吳承瑛可能就留下來了,畢竟他和球隊沒有什麽大仇恨。”
對於這次轉會,吳承瑛後來自己說:“其實我從申花轉會到中遠,完全是為了我個人事業的發展,與矛盾根本扯不上邊。吳(金貴)指導跟我關系很好,俱樂部對我也不薄,但申花畢竟不是以前的申花。當初和我在壹起踢球的申思、祁宏都去了中遠,坦白地說,和他們壹起比賽,我更能感受到足球的樂趣。”
離開申花四年後,31歲的吳承瑛選擇退役,他留給申花的記憶則跟隨著壹代人的青春記憶。
性格
談及吳承瑛就會有人說起他的性格,我們似乎總是聽別人說他如何,但他對自己得性格其實有過解釋:“我就是壹個雙重性格的人,我和家人或是和朋友在壹起的時候,特別健談,不過和陌生人打交道,我嘴上功夫就不行了,總覺得不知從哪兒說起,即使說起來也覺得挺別扭。”
90年代,“申花四小天鵝”(謝暉、祁宏、申思、吳承瑛)最火的時候,江灣 體育 場外每天都聚集著幾百名球迷。“訓練壹結束,要簽名都找不到他(吳承瑛),就那麽消失了。”
在中國足壇,壹個人要保持低調並不難,難的是壹如既往地不被人看到。足球記者在與吳承瑛的“較量”中也多次敗下陣來,在不知不覺中得了“恐吳癥”。或許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好球員不需要媒體來炒作自己。”
國足世界杯出線的夜晚,吳承瑛身披五星紅旗,身上穿著球隊早就準備好的T恤,正面寫著“中國足球從未感覺這麽好”。
左後衛
2017年吳承瑛接受《足球報》采訪,提到“當時中國足壇最好的左後衛”的評價時,他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也不是,在我那個年代,中國好的左後衛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像楊璞、孫祥,我只是其中壹個。我覺得繼海就比我好,繼海是在讓我,他很謙虛,我不是最好的。”
申花上體女足主教練葉誌競為吳承瑛選了4號球衣,這個號碼他從申花壹直穿到了世界杯。
2018年2月榮昊加盟申花時選擇了24號球衣,他坦言:“原本是想選4號,但最後覺得還是24號更好。壹個4在心裏,壹個4我背。”
賽場上的吳承瑛生龍活虎,他在左路如獵豹壹樣逡巡著。有人給他的評價就是“他太猛了”,然而最出乎意料的是,這樣壹員兇猛的虎將竟然又是“最內向的隊員”。
這就是他的矛盾之處,場上“拼命三郎”,場下“獨行俠”。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祁宏、申思入獄時,他並沒有受到波及。
許多人記得4號孤傲的身影,也有人談及他靈光乍現的遠射,但無論如何定義吳承瑛,他都是當初那個1300萬的標王,更多人記得的也是他砥礪前行中壹直堅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