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
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宣威火腿制作技藝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宣威花燈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龍場貓耳鬥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倘塘黃豆腐
曲靖市非遺保護項目——宣威菜
5月30日至6月9日,宣威市2018年"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分別在雙龍二小、美奐公園舉行,以展覽的形式讓非遺走進社區、走進校園。
2016年9月國務院決定,從2017年開始每年六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遺產日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宣傳口號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
宣威自古即稱“入滇鎖鑰”,是中原文化和邊疆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通道,千百年來,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影響,***生***榮,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很大壹部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世代傳承,並不斷地演變、豐富和發展。其中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濃郁的傳統民俗,有人們喜聞樂見的歌舞、戲劇,還有巧奪天工的民間技藝、令人嘆服的工藝美術、神秘古老的民間文學等等。此次專題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宣威市42項各級非遺名錄及相關代表性傳承人的基本情況,展覽內容詳實生動,具有較強的資料性和可讀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來源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是傳統文化與社會需求相互交匯的結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篇章,連接著中華民族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輝煌與榮耀。非遺不只是博物館玻璃展櫃中的精美展品和圖片,它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更是代代傳承並融入各個時代人們智慧、才藝和創造力的生動實踐。
展覽吸引了廣大市民和學校師生駐足觀看,引起了廣泛關註,其實非遺就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就是我們生活的壹部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滕仕萬/文趙璠/圖
會澤
會澤斑銅
會澤搟氈
會澤土陶
色彩斑斕的斑銅“龍瓶”,古樸典雅的土陶“花器”、栩栩如生的木雕“彌勒佛”……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了解。6月9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會澤縣舉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宣傳活動,1800余件作品參展。
“會澤搟氈制作技藝已經在我的家族傳承了500多年,制作圖案用小麥面作原料,周圍的圖案代表‘琴棋書畫’等十八種意思,中間的‘團花’寓意‘團團圓圓’。”活動現場,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趙書義向市民講解“會澤搟氈”制作技藝,引得參觀者壹陣驚嘆。
與此同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康貴友、市級傳承人張偉講解“會澤斑銅”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趙劍向大家展示“會澤土陶”制作技藝,縣級傳承人張關保呈現了“會澤木雕”技藝,他們分別展示了作品。
“會澤斑銅”制作技藝是曲靖市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兩個項目之壹。會澤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王良忠這樣介紹道。
會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截至目前,全縣***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省級1項、市級17項,縣級36項,形成了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1人,省級5人,市級9人,縣級6人。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1個,非遺傳習所3個。
據悉,6月9日至10日在會澤公園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宣傳,11日將在會澤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開展互動參觀活動。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此項活動,旨在呈現會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情況,讓市民了解、認識、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其獨特魅力,並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增強廣大群眾的關註意識和保護意識。”王良忠說。
徐貴才
編輯:陳雪
都看到這兒了,該有感情關註了!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曲靖本地新聞下載曲靖日報新聞客戶端——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