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國殤。
於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大陸》(又名《國殤》)發表於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臺北謝世後。晚年在臺灣的於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願。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後,願葬玉山或阿裏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之後不久,1962年1月24日於右任先生就寫下了感情真摯沈郁的詩作《望大陸》。
這是他眷戀大陸家鄉所寫的哀歌,其中懷鄉思國之情溢於言表,是壹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1949年,於右任被裹挾到臺灣,而結發妻子和兒子卻留在大陸,從此天各壹方。所以,他的《望大陸》並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祖國統壹,是詩人壹生所誌追求的。
閱讀此詩,給人壹種悲愴深沈、愛國情摯的感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於先生久居臺灣,不能回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
詩的前兩節采用重章復踏的手法,反復詠唱,抒發對大陸、對故鄉深切向往、眷戀的情懷,是詩人真情實感的強烈表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這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鳴。詩的最後壹節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樂歌》裏的兩句話,采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後兩句“山之上,有國殤!”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作的壹組詩篇,《國殤》是其中壹首,是追悼將士的挽歌,所謂“殤”,《小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抒寫自己死後不能葬在大陸,不能魂歸故裏的遺憾。古人雲:“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聚、骨肉離散,死後尚不能魂歸故裏,不得安寧,讀來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詩人借助這兩句詩,表達出許許多多和詩人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們的心:他們魂牽夢縈、心中無法忘卻的正是祖國的統壹!先生生前見不到祖國的統壹,死後還要葬於高崗,向大陸遙望,真是死不瞑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