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怪物》電影觀後感(600字)
漢江怪物》不錯,特級做得很好,情節也感人,臺詞富有幽默氣質,推薦。 劇情: 2006年夏,韓國首爾的漢江裏出現了壹只怪物,它身體龐大,並帶有傳染性“病毒”。正在岸邊消遣的市民被這異樣的情景驚呆了,此刻,怪物突然登陸,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殺戮。它撕咬著人的肉體,將他們活生生地吞咽,驚慌的人群開始四處逃散。在漢江邊經營小本生意的康鬥(宋康浩 飾)聞訊跑出屋外想看個究竟…..可就在此時,他看到自己女兒賢秀(高雅成 飾)的身後,怪物正張著血盆大口向她壹步步的逼近….. 眼看著自己女兒被怪物吞噬, 痛心欲絕的康鬥幾乎崩潰, 然而壹個神秘電話又喚起了他心中新的希望…於是父親(邊錫峰 飾),弟弟(樸海日 飾),妹妹(裴鬥娜 飾)與康鬥壹同踏上了壹條血與淚的艱辛之路…… 早在2000年,駐韓美軍將含有巨毒的化學物質倒進了水池, 這些”毒品”沿著下水道直接流進了漢江, 結果引起了水生物體的變異,導致了這壹系列慘劇的發生。 《漢江怪物》又名:《魊》,網羅了韓國壹線明星宋康昊、裴鬥娜,邊錫鋒、樸海日。他們以各自出色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除此之外,影片故事也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漢江怪物》描寫漢江內竟然隱藏著極其恐怖的異形,殺人之余還散播病毒。據影片導演奉俊昊表示,影片構思源自他從小住在漢江附近,小時候曾經幻想著漢江內暗藏怪物,長大後終於將之拍成電影,算是還了心願。 雖然拍攝前曾參考過經典科幻恐怖片《異形》的拍攝手法,不過,奉俊昊強調無意跟好萊塢同類的驚栗片作比較,“《漢江怪物》加入了不少韓國的文化特征,極具東方色彩。” 《漢江怪物》在韓國上映以來,以“怪物”壹般的速度刷新了的各項記錄,創造了韓國影史的最高票房記錄。在擁有4878萬總人口的韓國,基本上平均4個人中就有壹位觀賞過這部影片。 新浪娛樂訊 /m/c/2007-03-21/00521486745.html 首屆亞洲電影大獎3月20日晚在香港會展中心揭曉。韓國影片《漢江怪物》卷走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及最佳視覺效果四項大獎成最大贏家,五項提名中僅最佳剪輯旁落。中國影片也並非壹無所獲,賈樟柯憑借《三峽好人》獲最佳導演,而葉錦添也以《夜宴》收獲最佳美術指導。雖然看似平分秋色,但是從獎項的分量和人氣來講,這場雲集亞洲頂尖電影人的盛會卻以韓國影片的大勝落下帷幕。 “怪物”兇猛 大雨(Rain)不止 雖然這是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的大獎,但是仍然吸引了梁朝偉、劉德華、楊紫瓊、張震、Maggie Q、劉偉強、杜琪峰、賈樟柯、Rain、李秉憲、中谷美紀、是枝裕和等亞洲壹線電影人參加。韓國影片《漢江怪物》此前獲五項提名無疑是最大熱門,但是入圍的各個獎項中強手雲集,前景並未被高看壹籌。不過整場頒獎典禮看起來卻像是《漢江怪物》的表彰大會,先是其貌不揚的韓國影星宋康昊憑借樸實無華的演技硬生生的將影帝的頭銜從劉德華、渡邊謙等大腕頭中搶下,就算是碰到金獅獎影片《三峽好人》,最佳影片也是毫不含糊壹起拿下,風頭壹時無倆。此外,韓國人氣小天王Rain也借著處女作《電子人也無所謂》的東風大展人氣,整個頒獎過程當中,主持人提及Rain不下十次,而他的登場也贏得當晚場內粉絲的最高分貝,整個會場儼然成為韓國電影人的主場。 中日難掩尷尬 香港贏得尊重 相比韓國電影人的風光,中國內地代表團的成績勉強過關。在香港金像獎上忍辱出局的賈樟柯再度為中國影人爭光,拿下最佳導演的殊榮。被媒體爆炒的兩代謀女郎鞏俐和章子怡的影後之爭最後也被證明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兩人幹脆連頒獎典禮都沒有出席。而在日本國內拿獎拿到手軟的中谷美紀當仁不讓,憑借《花樣奇緣》順利封後。久未露面的寧浩此次低調現身,也未能憑借《瘋狂的石頭》(blog)拿到最佳編劇碰個好彩頭。 而作為東家的香港電影此次在獎項上幾乎空手而歸,不僅杜琪峰的《放·逐》在最佳影片和導演的角逐中雙雙折戟,就連事先媒體預測穩拿的最佳原創音樂的金培達也被印尼和奧地利合拍的影片《爪哇歌劇》虎口奪食。香港電影的標誌性人物劉德華獲得電影節頒發的亞洲票房巨星大獎,迄今為止,這位英俊和勤奮兼備的巨星為香港電影貢獻了17億的票房。而出演過230部電影的蕭芳芳也在自己60歲大壽的日子獲得大會頒發的亞洲電影傑出貢獻獎。 亞洲電影大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涅磐重生? 相比眾人皆知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並不太為內地影迷熟悉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如今也已走過了31年。今年,香港電影節順應潮流,積極變革,首度設立了亞洲電影大獎,令全亞洲的目光瞬間聚焦於此-這也正是香港人的高明之處。雖然亞洲有上海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兩個國際A級電影節,但是礙於種種層面的因素,兩大電影節似乎已呈末路之勢,釜山電影節熱熱鬧鬧,但更多的像是壹個大賣場。唯獨香港國際電影節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卻沒有獲得足夠的開發和重視。來香港采訪電影節,最深刻的便是港人的熱情和他們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明星大腕,英文都令人贊嘆。看著日韓的明星上臺尷尬的秀幾句蹩腳英文,再看看香港的明星,妳就會覺得讓香港來扮演東道主的這個角色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設立亞洲電影大獎既吸引了大牌明星前來,凝聚了人氣,又凸顯了比賽競逐的魅力,當然是件雙贏的好事。對於整個亞洲來說,中國內地導演在威尼斯柏林戛納三大電影節上攻城拔寨,看似主流,實則邊緣;韓國電影異軍突起,但尚未獲得廣泛的認可;日本影片早已贏得世界的尊重,但持續低迷;港片雖不景氣,但精品依然可見。這些亞洲電影的領頭羊們也同樣需要這樣壹個平臺來吸引世界的目光,港人的目標想必也遠遠不止亞洲電影大舞臺這般短視。總而言之,香港國際電影節仍然任重而道遠,打造東方的戛納卻並非癡人說夢。張晗 發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