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大臣的全稱是內閣總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是清朝末期帝國政府的首長。
1911年5月,清政府將軍機處與大學士內閣廢除,不再以軍機大臣執掌政事,改設內閣總理大臣,與諸大臣組織內閣。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在11月命袁世凱為總理,討伐南方革命軍。袁世凱壹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軍,另壹方面卻暗中與南方革命軍談判,換取利益,而南方革命軍也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有力領導人。
不久,袁與帝國軍隊將領通電支持***和,宣統皇帝退位,帝國政府被民國政府取代,原帝國內閣總理大臣的功能則被民國國務總理取代。
擴展資料:
明成祖在位時,選拔翰林院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入值宮內的文淵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內閣”由此出現。
後來,內閣地位日益提高,大學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擬權,主持閣務的首輔更是權壓眾臣。張居正任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
滿清入關後,仍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權力開始消減,到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取代了內閣,至此內閣成了擺設。
百度百科-內閣總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