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4.48億元,是1978的52倍。工業總產值達到5.8億元,是1978的503倍。財政收入達到2529萬元,是1,41的1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4.38+0.43億元,是654.38+0.956的4465.438+0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4.38+0.42億元,是654.38+0.978的203倍。
建國初期,廣河自然條件惡劣,人民生活貧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展扶貧工作以來,縣委、縣政府將脫貧攻堅作為全縣工作的重點。他們圍繞解決“吃、住、行、看病、上學”五大問題,探索出“修梯田、鋪地膜、集雨節灌、勞務輸出、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等有效途徑,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37.74元增加到2004年的1301元,農村貧困程度下降到6.6%。
廣河的民營經濟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1983年,全縣私營企業只有35家,產值1.54萬元。20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采取了壹系列鼓勵、支持、引導的政策措施,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全縣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到2004年底,全縣私營企業發展到1287家,從業人員1481.5人,私營企業固定資產2.68億元。全縣私營企業總產值達7.92億元,銷售收入613萬元,增加值199萬元,利潤3000萬元,上繳稅金1008元。民營經濟不僅在量上快速發展,在規模和結構上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生產經營從改革開放初期單壹的皮毛加工生產領域發展到冶煉、加工、建築、運輸、咨詢、信息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多種產業。產品主要有呢絨、毛毯、毛條、地毯、羊絨衫、機磚、彩色服裝革、鞋面革、藍濕革、皮沙發、皮夾克、冰糖、燒堿、塑料、矽鐵。2004年,私營企業繳納的稅收占全縣財政收入的40%。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縣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廣河民營經濟呈現多產業發展趨勢。在鞏固皮革、毛紡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拓展餐飲、交通等服務業,成為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的發展亮點。廣和餐飲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觸角從地方延伸到全國大中城市,發展速度驚人。目前,縣內外由廣和人經營的餐飲企業超過1500家,主要分布在縣城和北京、上海、深圳、蘭州、蘇州、杭州、廣州等大中城市。以雲峰、銀豐、華宇、馬富貴老馬拉面為代表的壹批清真餐飲企業,不僅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還引領了餐飲行業的潮流。廣河的交通運輸業隨著全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而日益壯大,已經形成了擁有近千輛面包車的運輸大軍。貨車以大中型車為主,包括八軸、兩軸、四軸和半掛車。這些運輸大軍把皮毛、土豆等土特產從西部運到了東南,也把其他地方的日用品運到了西部,以交換需要的商品,從而增強了全國各地的商品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