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目不窺園”的典故

“目不窺園”的典故

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常刻苦認真,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後雞壹叫,就又來讀書,總***也睡不到三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壹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

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裏讀書,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顧讀書,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後來他成為有名的高等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後來的弟子有的甚至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後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擴展資料

壹、人物介紹

董仲舒通過總結繼承先秦時期儒家學說的主要政治思想,總結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壹系列重要哲學理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董仲舒認為古人制定的治國理念是保證社會進步的絕對必要條件。這些理念是聖人根據天道提出的,必須認真遵循。

上天高高在上隱藏自己顯示自己的威嚴,同時給人們降下仁愛,突出體現了其君權神授的理念,所以君主作為承天命而管理國家的人。

二、詞匯解析

1、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2、釋義: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後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誌,埋頭苦讀的學習精神。

3、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4、近義詞:專心致誌、全神貫註

5、反義詞: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6、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白話文: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埋頭苦讀。)

百度百科-目不窺園

人民網-董仲舒治國理念的大壹統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