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沈陽”號導彈驅逐艦有沒有什麽事跡

“沈陽”號導彈驅逐艦有沒有什麽事跡

進入90年代的中國海軍實力迅速增長,新式軍艦壹艘接壹艘的合攏、下水、舾裝、入役,令人目不暇接:東海艦隊購進了”現代”956A和”現代”956EM;南海艦隊迎來了國產新驅等艦;而作為京城海上禦林軍的北海艦隊自從112、113服役後,除對個別”旅大”級戰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外,近8年來沒有壹艘新戰艦加入其行列。好在2005年新年的第壹天,中國海軍驅逐艦115艦下水,通過舷號”115”分析,幾乎肯定是為北海艦隊建造的,而不是供出口用的(滬東造船廠目前就有1艘為阿爾及利亞建造的訓練艦)。中國海軍又多了壹條主力艦,這的確讓人興奮,下文就是筆者通過僅有的幾張圖片並綜合《簡氏防務周刊》、《漢和防務評論》而對新驅115做的簡單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

[編輯本段]總體設計和武器裝備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115艦從2003年底開始動工,采用模塊化設計,排水量7000噸(考慮到167艦設計之初已經為現代化改裝預留了30%左右的儲備浮力,個人認為115的滿載排水量不會大幹8500噸。至於模塊化設計,我們從167開始就嘗試這麽做)。《漢和》表示,該艦在建造過程中得到了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的技術幫助,因為中俄雙方就有關武器生產問題早就成立了聯合工作協調小組,目前總***有四個重大項目正在兩國間進行中,115艦就是其中之壹,該艦的俄方代號為TEMA-988。《漢和》還強調中國在2002年4月與俄國達成了購買2套艦載S-300F”裏夫”-M防空導彈系統的合同,並已於2004年收到2套,每套由4座8單元SA-N-6艦對空導彈、1部30N6E1型”墓石”目標搜索雷達構成。《參考消息》摘自俄羅斯的壹則報道也說中國為了裝備新型驅逐艦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6億美元的”裏夫”壹M防空系統,所謂的新型驅逐艦很可能就是指這艘尚未服役的115艦。

90年代末期,也就是167艦服役後,有關該艦的公開報道曾多次提到該級艦開工了2艘(其實是某知名雜誌社訪問該艦總設計師時,總師自己透露的,後被轉載),但廣大軍迷翹首企盼了很久也沒有發現2號艦的任何蹤跡。後來江南出了”四劍客”,轉移了人們的註意力,沒有人再關心167的姊妹艦。《簡氏防務周刊》也認為115的艦體是早就造好了的,只是在等裝備。《漢和》對此早先的解釋是115的確是167的2號艦,但是開工後進度緩慢,因為並不滿意該艦的防空能力,在達成購買S-300F防空導彈的合同後115才正式步入建造正軌。《漢和》早先也強調該艦就是傳說中的大連”中華俄式神盾”。但從該艦下水後的照片發現115並沒有安裝4面陣相控陣雷達,該艦的艦體也沒有預留能安裝相控陣雷達的表面空間,對此《漢和》改口解釋道”115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盾 ’型防空驅逐艦,極有可能是更偏重成為具有綜合作戰能力的大型驅逐艦,尤其重視防空和反潛,是‘壹專多能’的大型驅逐艦。有資格配以‘神盾’稱謂的目前只有170和171防空專用驅逐艦。但在這2艘艦全面形成戰鬥力之前,中國方面希望透過TEMA-988工程,建立更可信的海上遠端防空網”。關於115的用途,《簡氏防務周刊》評論該艦時直接用到了”air-defence DDG”(即防空驅逐艦)的稱謂。筆者也認為該艦主要任務是防空,按世界潮流,反潛作為壹種基本的防禦功能已被配備到各型的大型驅逐艦中,專用反潛艦都在小型化,像”無畏”級那樣的專用大型反潛驅逐艦幾乎不會再出現,大型護衛艦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反潛任務。

下面根據照片談談115的外形設計。第壹眼看到115,感覺非常像”旅海”級:高幹舷防浪設計,艦首線型明顯外飄,大型艦橋和豐滿的船身,平整而內傾的上層建築外壁,帶有弧線的建築拐角,壹體化桅桿等等,緊跟世界水面艦艇建造的潮流,整條艦看起來結構簡潔,美觀大方。但仔細對比167的照片後還是找到壹些細節的不同之處:(1)因為放棄了”海紅旗”-7,也就不用安裝相應的345火控雷達,裝1部控制主炮的347G就行了,因此原本主桅前方的火控雷達平臺由167的二階式改為壹階式;(2)原先後桅桿底部兩側放置衛星通信天線罩的平臺由167向兩側延展改為向前延伸,騰出的兩側空間用於安裝730近防炮,從照片上已經看到這個地方有打出的圓孔,通過尺寸分析無疑為730;(3)115的後桅四條棱有壹個折角,向下後桅加大,相比167顯得更加粗壯。也許是為了和前面平臺更好地融合,也許是上頭會安裝壹個大點的雷達,所以必須加強桅桿;(4)2號煙囪後面的艙室由167的壹層改為兩層,高度和機庫基本持平,但和167壹樣這段艙室都是左右連貫開通的;(5)艦尾飛行甲板下面的艙室取消了開口,是為了更高的隱身還是和聲吶的變動有關,在得到尾部照片前還無法妄下結論。至於其他地方115艦和167艦基本壹樣,動力裝置也采用167的蒸汽高壓鍋爐與蒸汽渦輪。不要小看裝備167艦和115艦的蒸汽機,我國從60年代開始孜孜不倦研究蒸汽輪機,供中國海軍使用的這壹型號乃90年代最新研制,可靠耐久性好、造價低,高速與加減速性能也頗令軍方滿意,而且出煙量稀少,燃燒效率較高。此外,167艦也擁有精良的全電力式動力系統調節監控裝置,盡量彌補采用蒸汽渦輪動力後,系統損失的自動化程度。但該機體積大,加上2個幾乎上下貫通了全艦的煙囪,整個動力系統占用了艦上大量寶貴空間,這也是蒸汽機的壹貫缺點。

167艦的武器裝備實在有失驅逐艦的名號,大大的艦體與不協調的”海紅旗”-7間的視覺反差令人大跌眼鏡,因此壹直被軍迷們戲稱為”護衛艦領艦”,所以115與167艦相比武器系統定會有較大變化。首先是主炮,應該是已經裝備168艦、170艦和525護衛艦的新式國產單100毫米隱身主炮,該炮采用經過國產化改進的法國100毫米緊湊艦炮技術(法國原裝炮的射速達90發/分)加上中國自行研制的隱身外殼,是壹款典型的”洋為中用”;主炮後面高出來的平臺比167明顯向前延伸,原因估計是尺寸稍大的防空彈垂發裝置替代了”海紅旗”-7和它的裝填設備;近防炮毫無疑問會換裝2座已經列裝的730,因為無論是76A雙37炮,還是630炮,都需要安裝分置的火控雷達,但115艦並未為其預留安裝基座。730的位置如前文所述在艦中桅桿的底部兩側,從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到這個位置115和167艦的構造區別;魚雷應該還是仿制自美制MK 46Ⅱ早期型的魚-7,發射管應該和167壹樣采用2座三聯裝,且安裝在相同位置;給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預留的空間不是很大,應該放棄了壹貫采用的4座四聯裝,而改為2座四聯裝圓柱形發射筒,導彈型號應該是我國”鷹擊”系列中的最新型號。已經裝備在168、170艦上的18聯裝火箭發射裝置115也應該會采用,考慮到艦橋前平臺和機庫頂都用於安裝防空彈,那麽火箭發射裝置的安裝位置可能見縫插針地安排在艦體兩側。該火箭發射裝置目前廣泛裝備各型新艦,其用途可能非常廣泛,筆者分析其用途早就超出了反潛或發射中程幹擾彈的範圍,很可能應用了俄方技術,從而具備反魚雷功能。

167機庫後部有壹個突起的平臺,用作直升機導航雷達和起降指揮場所,而115艦則是前部稍高,其中必有名堂-前半部高出的部分作為防空導彈火控雷達,後半部則是2座垂發彈的安裝位置。如果這樣的話,那麽機庫的長度顯然不夠容納任何現役直升機,解決的辦法應該是采用了下沈半埋式機庫。而後半部從高度看也只能放置直-9這樣較小較矮的直升機,好在直-9艦載型的壹系列問題目前都得到了解決,探測能力和可靠性已經大為提高,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嬌生慣養”的直-9了。有關機庫的另壹個說法就是115像”阿利.伯克”壹樣根本沒有設立機庫,僅僅保留直升機起降甲板。考慮到目前沒有任何關於國產下沈半埋式機庫的消息,筆者其實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編輯本段]防空能力探析

自從江南”四劍客”下水後,軍迷們表現出空前的自豪和驕傲,並對我國海軍未來的的防空能力寄予了厚望。看到115後,該艦的防空能力無疑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在前文明確了防空導彈的位置(主炮後和機庫前)和型號(”裏夫”-M)後,該系統的效能無疑成了下壹個問題。

這裏首先統壹型號叫法,俄羅斯1993年列裝服役的S-300PS出口型號稱作S-300PMU-1,是S-300系列裏第壹個具備有限反彈道導彈能力的型號,西方稱之為SA-10C。這是壹種先進的機動式多通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統,既能對付高性能的作戰飛機,也能對付巡航導彈或其他空中目標。該系統可發射12枚導彈同時攻擊6個目標,每發導彈的發射間隔時間為3秒鐘。S-300PMU-1自動化程度高,反應時間小於15秒。2枚同時射擊時,對戰鬥機的的毀傷率為88%~97%。對導彈的毀傷率為62%~90%。在移植到海軍後,西方稱之為SA-N-6”雷聲”,俄海軍稱之為S-300F”裏夫”-M,為了適應海上惡劣的作戰環境作了壹些相應改進,可以在5級海況的情況下正常使用。”裏夫”-M是世界上第壹種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比美國領先了5年左右,俄方聲稱”裏夫”-M擁有在海上實施機械化再裝填的能力。

該系統所用的導彈型號為48N6E,長度和早期的5V55系列導彈基本相同,但直徑加大,以容納更多的固體燃料,得以使48N6導彈的射程從5V55的90千米增至150千米(但對導彈的有效射程仍為40千米),最小射高10米,最大射高25千米。制導方式仍為半主動雷達制導+末段TVM(通過導彈跟蹤)修正。48N6E彈長7.5米,彈徑0.515(508)米,彈重1900(1800)千克,有144千克重的破片殺傷戰鬥部,平均速度1800米/秒,最大速度6馬赫。值得壹提的是該導彈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當彈載雷達啟動後,可以將”看到”的空域傳給母艦。

再看火控雷達,115應該沒有采用”基洛夫”級前3艘采用的3R41”前罩”制導雷達,而采用和4號艦”彼得大帝”壹樣的30N6E1”墓石”目標搜索與制導雷達。該雷達直接從陸基型號30N85改進而來,重要的是我們有使用和維護陸基型號的經驗(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且該雷達的國產化型號曾經在海軍的970號試驗艦上出現,從技術上講應該已經吃透。該雷達采用S波段,可折疊平面相控陣,探測距離300千米,有低空、中高空、彈道導彈三種掃描模式。同壹時刻最多可以跟蹤48個目標,並制導12枚導彈攻擊其中6個。

當然,115的壹塊相控陣和170的四塊相控陣之間的差別還是巨大的,在快速掃描跟蹤,目標信息處理能力都弱於後者,特別是在多目標多通道抗飽和攻擊方面更是望塵莫及。據外媒報道,170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無疑是目前最先進的艦載防空系統之壹。它由陸基型號派生而來,采用先進的捷聯慣導/指令修正+末段主動雷達的制導體制,導引頭抗幹擾能力強,是壹種全天候全空域的遠程防空導彈系統,作戰空域大於”裏夫”-M系統,體積卻小於48N6E。170配用的新型雷達是壹種先進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引導多枚導彈攔截多個目標(火力通道數量遠多於”裏夫”-M系統),具有很強的抗飽和攻擊能力。另外我國導彈技術中的姿態調整發動機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並會應用到很多相關的武器裝備上。雖然170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性能很先進,但作為壹種全新研制的艦載防空系統可能目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加之我國海軍對增強區域防空能力需求迫切,所以海軍本著”分兩步走”的思想購買了成熟的”裏夫”-M系統用於裝備另壹型驅逐艦115,但顯然這是壹種在特定時期的過渡性裝備,未來的海軍防空導彈主力型號仍是170裝備的無疑。

但是我們購買”裏夫”-M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裝備該系統的115具有170所不具備的反彈道導彈功能,48N6E在1995年成功地進行了反”飛毛腿”導彈的試驗,顯然115艦的目標之壹就是瞄準彈道導彈防禦去的,保證京津塘地區免受彈道導彈的威脅,在戰術使用上可能會和陸基的S-300PMU1/2銜接,形成我國自己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因此答案很明顯,115艦與170艦不同的是:後者主要負責艦隊的區域防空,而前者則兼負戰區導彈防禦的責任。當然,將來170的型號在改進後具備了對付彈道導彈的能力,那麽170等艦也會加入到戰區導彈防禦的體系中來,但目前”裏夫”-M仍然是最成熟最可靠的選擇,因此115艦極具戰略意義,這也說明中國對於戰區導彈防禦的迫切需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初具規模的戰區導彈防禦能力,明眼人也應該從中讀出中國對於臺海局勢的判斷和決心。

有了好彈還要有”眼力”,在對空探測方面,從略微加強的前桅來看,這裏的制高點還會被與168相同的”頂板”所占據。MR-710”頂板”雷達是俄自70年代發展的壹種采用頻掃體制的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該雷達研制至今有多達7種的衍生型號,現已裝備俄海軍”現代”級、”無畏”級等大中型作戰艦艇,是其目前較為先進的艦載搜索雷達。其雷達頻段為E/H,縫隙天線背靠背傾斜安裝而成,掃瞄率比單面雷達提高了壹倍。該雷達除具有對空、對海目標偵測的能力外,還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補盲的功能。其主要特點是抗電子幹擾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性價比佳。168裝備的是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號基礎上,MAE-5的發射功率翻壹番,達到90千瓦,最遠有效距離仍為300千米,但對戰機和導彈的探測距離提高了20%。至少在目前,國內在研的同類產品在性價比和可靠性兩項還難與其比肩,這也是我們采用”頂板”的主要原因。

後桅也應該是我們大家十分熟悉的”圓球”了。該”圓球”對外宣稱為”某型先進搜索雷達”,主要用於低空補盲和對海搜索,具體型號和參數還不得而知,但是前年國防電子展上展出的SR64應該就是其外貿版本。後桅後面的艙室頂部可以確定將安裝1部類似517型的米波雷達天線用於遠程警戒。開始的時候認為S波段的30N6E1”墓石”相控陣雷達已經具有遠程預警能力,另外再配備米波雷達似乎有畫蛇添足之嫌;細想來,米波雷達本身具有壹定的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而且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如果艦上有足夠空間的話,使用米波雷達作為相控陣雷達的配合與補充倒也是壹種不錯的選擇,兩者還可以相互間隔開機,延長各自的使用壽命。俄羅斯《ARMS》雜誌曾提到中國繼續使用517或其改進型米波雷達,不僅僅是因為探測距離遠,更多的是出於反隱身的需要。美國《信號》雜誌也認為中國壹如既往地在新下水軍艦上安裝采用國際合作成果的VHF和UHF波段的米波雷達,對於隱身飛行器來說已經是壹個不能忽視的威脅。我國也曾將包括殲-7、轟-6等多種現役飛機改裝成隱身試驗機,不僅為我國研制下壹代隱身作戰飛機提供大量的數據材料,相信也為我國(艦載)米波雷達的反隱身能力提高做出了應有貢獻。的確,在戰時驅護艦可以前出部署充當保衛重要城市或戰略基地的雷達哨艦,反隱身能力需要特別地考慮,裝備米波雷達無疑是有效實用且價格便宜的選擇。波長越長,反隱身效果越好,雖然精度也會隨著波長的增加而越來越低,但是對於探測距離幾百千米的遠程雷達來說,這點誤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許有人還不滿”裏夫”-M的發射裝置,其實與美國的熱發射系統不同,”裏夫”-M的冷發射系統要承受導彈彈射時產生的強大後坐力,推測為了減輕甲板受力,應該在上下層甲板間設立連接體,使發射時的後坐力由兩層甲板***同承受,而如果給每個發射筒都單獨設立連接裝置勢必造成整個發射系統復雜臃腫,而如果導彈發射筒采用圍繞連接體的環型布置則可以使整體結構緊湊,而且緩沖效果要大大好於前者。在長度上連接體可以適當地留有余量,以方便掛裝不同長度的發射筒,提高發射裝置的通用性。這應該是”裏夫”-M等發射系統為什麽采用左輪式結構的重要原因之壹,有報道說”裏夫”-M可以很容易的換裝S-300PMU-2的導彈,其意義不言而喻。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裏夫”-M比美國賣給日本的2套”宙斯盾”報價便宜了好幾個億,性價比極高1

[編輯本段]115出現之意義分析

現在有軍迷對大連出現的115艦表示失望不滿。認為在167服役多年之後,出現的後續艦拋開武器不提,在艦體結構和動力方面沒有任何的進步。認為不應該再建造這樣的軍艦,而轉而大力生產168系列。其實115出現之意義就在這裏。

首先,168和169包括170和171的艦體結構和武器搭配都是新的,SA-N-12、卡-28、相控陣、垂直發射裝置等等,需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的使用來發現問題,磨合系統。而在此之前,這兩型艦的後續建造會停滯壹個時期。而這樣的停滯,我們早就看到過:當初,技術跨度並不是很大的112從1991下水到1994年服役,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當然這其中有相當時間花費在解決令人頭疼的電磁兼容上。但畢竟112上除了法制TAVITAC戰鬥指揮系統、國產變深反潛聲吶是頭壹次用外,其余的”海響尾蛇”、直-9都在”旅大”改型上有所嘗試。167艦也是近來才看到其戰術/武器使用到了熟練的地步的報道,盡管167只是新瓶裝舊酒(當然並不否認其在中國海軍中的歷史地位)。從112和167可以看出,在中國從新艦下水到能投入作戰至少要4年或更多的時間。

可以預見,168/169、170/171艦到2008年前能投入作戰可以說是極限,但2005-2008年之間,中國會發生哪些事,想必誰也無法作出保證。雖無必然,但也不能不有所準備。時局的緊迫也許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115艦的風格的確不算時尚,但關鍵是167艦這些年來常常遠航,其船體得到了有效的檢驗,技術上成熟。蒸汽機雖然落伍,但我們自己可以造,不被人卡脖子,且性能可以滿足需要,在壹系列實際使用中所產生的問題應該基本上得到了解決。而此艦造成以後,形成戰鬥力的速度遠比168/169、170/171艦要快,因此115艦雖無大家要看到的頂級武器,但是它可以給我們寶貴的時間。前文提到俄羅斯的壹則報道,稱中國為了裝備新型驅逐艦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6億美元的”裏夫”防空系統。大家都知道目前用”裏夫”的就是115及其後續同型艦。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裏夫”的單價大概是1.2億美元,就算中國進口的是升級版或者俄羅斯擡高了價格,最高也不會超過1.5億美元。由此不難看出中國進口的”裏夫”大概有4-5套。問題就很簡單了,115及其同型號艦很可能將會建造4-5艘。

補充壹定大型水面艦艇的數量,培養指揮和駕馭大型水面艦艇的人才,將為防範和消除未來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打基礎。我們承認,168/169、170/171艦在很多方面是優於167和115艦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壹邊雖然並不是最優搭配,但是經歷過嚴格考驗,檢驗合用的,而另壹邊雖然先進,但是還缺乏壹個使用磨合的時期,在現在這個時期之下,雙管齊下的做法是正確的。就好比有了”宋”級,還要不停地造”明”級甚至再次花費巨資大量定購”基洛”;有了170還有115;有了525還要527……這充分顯示出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未來局勢的預測,更看出對未來局勢作出反應的決心。而就後勤保障而言,負擔並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麽嚴重,因為現在在聯勤保障體制下,戰艦的保障還是點到點的形式。

[編輯本段]尾聲

168/169、170/171和115艦明顯是我國海軍小步快跑後的厚積薄發。在技術背後,是海軍現在在用壹種思想造艦,不是為了造艦而造艦,168/169、170/171只是這種思想的初步嘗試,這遠比4艘軍艦更令人振奮,也更使某些人恐懼的,中國正在從壹個更大的體系上為海軍制定道路,而不再是壹種輔助性質的壹切只是以二次核打擊為中心了。在不需要二次核打擊的時候,可以看到,我們的海軍多麽的薄弱,新中國建國至今,最多也只是幾條護衛艦經歷過炮火的洗禮,比起中國海軍技術上的不足,在實戰上的匱乏更為致命。而現在,則是真正把海軍作為壹個獨立而關鍵的軍種來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關於海軍建設的若幹原則,這些軟實力與具體的軍艦相比,就象頭腦和拳頭。蘇聯的紅海軍拳頭再硬,他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最後還是要被對手無情地打垮,甚至不用壹兵壹卒。

中華造船人為了實現”築海上長城”的誓言,正頂著烈日緊張地施工呢,我們拭目以待。真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中國海軍已經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