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洲島是湖南省株洲縣的島嶼。
挽洲島位於株洲市淥口區龍船鎮西南端,島洲長1800米,寬800米,與衡東縣相鄰,是株洲境內最大的江心島嶼,也是湘江上四大島嶼之壹。三國時期,這裏是湘西縣的縣治,築有城墻,城內洪水怎麽都淹不到。至今還有個地方叫城裏,是島上地勢最高的地方。
挽洲島上人口壹千壹百多人,居民大部分姓周,族譜記載是元末明初,為躲避戰亂,從江西贛州轉遷徙而來。島上還有周家祠堂,青磚房,年久失修。島上居民世代以捕魚為主,湘江“十年禁漁”後,漁民們上了岸,但島上幾乎是人均壹條船,這是他們進出的交通工具。這裏還是王十萬辣椒的原產地,此外花生、蘿蔔也是遠近聞名。
因為紅石磯的分流,這挽洲島的水,靠株洲這邊寬闊而平緩,90年代之前,壹年中壹半以上時間可以步行過江。寬闊的沙灘上全是銀色的細沙,月光下金光閃閃,吸引了遠近的年輕人前來燒烤、彈吉他,穿著白襯衣都不會臟。靠衡東壹面的江水則比較深,適合大型船只航運。
挽洲島的傳說:
據傳,晚洲是條鯉魚變的,從空中鳥瞰,活脫脫地像壹條頭朝下遊,尾朝上遊的鯉魚:早先,洲頭有十八棵大桑樹,那是鯉魚的須;洲尾有五棵松柏樹,則是鯉魚的尾;洲中右岸臨江邊有壹棵需四五個人才能合抱住的大樟樹,是鯉魚的鰭。當年,杜甫上岸就將舟拴在這棵樹上。
傳說潭裏有座金鐘,有個放排客人買了壹只鬥笠大的蜘蛛,想讓蜘蛛吐絲吊取出金鐘,結果絲斷蛛亡,金鐘又落入潭中。至今,每逢漲水,潭內便嗡嗡轟響,隔好遠都聽得到。而晚洲這條鯉魚在中間繁衍生息。年深月久,鯉魚產下的仔變成了沙礫,堆積成了沙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挽洲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