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部“壹村壹品強村富民工程”、自治區“壹村壹品”百村示範千村推進行動,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筆者以此為契機,對__市“壹村壹品”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壹村壹品”是壹個形象說法,它並非要求壹個村只限於生產壹個產品,可以是壹村兩品,也可以是壹村幾品。所謂的村可以是壹個村,也可以是幾個村,甚至是壹個鎮或幾個鎮。“壹村壹品”強調的是,壹個村至少要開發壹種產品,壹種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產品,並圍繞主導產品的開發生產,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這個主導產業可以是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也可以是商貿、餐飲、休閑、文化等行業。發展“壹村壹品”是做大做優區域特色產業的重要措施,對於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__年,__市實現生產總值52.64億元,同比增長25.3%,其中:第壹產業14.89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26.25億元,增長48.3%;第三產業11.5億元,增長11.4%。現有鄉鎮個數17個,村委會個數135個,鄉村戶數4.56萬戶,鄉村人口數15.5萬人,農村經濟總收入2147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55元。農作物總播面積108.88萬畝,其中:小麥8.99萬畝,玉米9.57萬畝,油料3.25萬畝,棉花73.26萬畝,番茄6.56萬畝,瓜菜3.73萬畝。
為掌握__“壹村壹品”發展現狀,在各鄉(鎮)選擇經濟發展較好、具有地方特色、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的15個村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可以看到__“壹村壹品”在目前發展上,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15個村均為農產品生產型專業村,其中棉花種植專業村7個,番茄種植專業村3個,玉米種植專業村1個,水稻種植專業村2個,瓜菜種植專業村2個。無涉農服務型及非農產業型專業村。
2、龍頭企業與“壹村壹品”聯系更為密切。15個村主導產業中有龍頭企業帶動的村10個,占66.7%。主導產品銷售收入1.2億元,其中通過龍頭企業銷售0.46億元,占38%。尤其是在玉米、番茄產業發展上,龍頭企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農村專業合作社初步得到發展。15個村農戶數2776戶,其中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數1285戶,占46.3%,將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4、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番茄、水稻、蔬菜7個種植村種植總面積1.88萬畝,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基地規模1.3萬畝,占69%,無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基地。
5、“壹村壹品”發展的比較優勢逐步顯現。所調查的村已經接近和達到“壹村壹品”專業村基本條件,主導產業或產品收入(產值)占全村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60%以上的農戶從事主導產業或產品的經營活動,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20%。
總體來說,__“壹村壹品”發展剛剛起步,仍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壹是產業類型較單壹,各專業村主導產業基本為農產品生產型,規模化、多樣性尚未形成;二是尚未編制出全市“壹村壹品”發展規劃;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經紀人隊伍還需加強;四是“壹村壹品”品牌培育步履艱難。五是群眾思想認識不深,部分群眾對“壹村壹品”知識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近兩年,筆者在山東、江蘇等地實地參觀學習感觸頗深,通過借鑒外地發展經驗,結合當地實際,認為在“壹村壹品” 近期發展上,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思考。
1、強化組織領導,優化發展環境。通過成立“壹村壹品”發展組織領導機構,理順關系,搞好服務,為“壹村壹品”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2、重視規劃編制,及早定位“壹村壹品”發展框架。產業發展規劃先行,對全市各村的區域資源、傳統產業、優勢產品進行調查分析,深入挖掘能體現本地特色的資源,結合“四區壹線”產業化發展戰略,選準 “壹村壹品”發展定位,制定出產業發展規劃。在發展框架上,按產業類型分為農產品生產型、涉農服務型及非農產業型專業村,主導產品涉及特色種養殖、 林果業、休閑農業、涉農服務業、__啤酒文化、民族手工藝品等內容。
3、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20__年底,全市已成立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84個,通過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繼續鼓勵多主體創辦,引導多形式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規避和降低市場經營風險,使之成為 “壹村壹品”和農村產業發展有效的組織載體。
4、培育“壹村壹品”品牌。__的枸杞雞蛋、四棵樹大米在創品牌的過程中越來越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提供了很多借鑒和思考。在“壹村壹品”品牌培育上,壹方面需註重已有“農家品牌”的商標註冊,如九間樓紅薯、沙梁子西瓜等;另壹方面已註冊商標的農產品盡快投入運營,接受市場檢驗,如巴海牌商標。在開拓市場中培育、塑造、提升、爭創“壹村壹品”品牌,幫助農牧民增收。
5、努力抓好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選擇 “壹村壹品” 發展基礎較好的村,突出主導產業,建立“壹村壹品”中心村,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型、合作社帶動型等專業村,如八十四戶鄉玉米制種、夾河子鄉豇豆制種、西大溝玉米合作社等,示範帶動效應已逐步顯現。同時,積極爭取“壹村壹品”示範項目,以點帶面,輻射推廣。
6、提高“壹村壹品”發展系列化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市場、技術、信貸等發展難題,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增強開拓市場能力。通過廣泛深入宣傳,以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為平臺,充分激發農民、企業和村級組織參與“壹村壹品”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育新型農民,造就壹批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村人才。
7、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證農產品安全,擴大無公害基地建設規模,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8、構建發展平臺,謀化建設 “壹村壹品”專業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