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月五·卅運動為起點國***兩黨掀起了全國範圍的大革命浪潮。
五卅(sà)運動,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很快席卷全國。五卅運動是中國***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是中國***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的中國人民反帝革命運動,標誌著國民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大大提高了全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力量,在全國範圍內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從而揭開了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序幕。正如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所說:“五卅運動以後,革命高潮,壹瀉汪洋,於是構成壹九二五至壹九二七年的中國大革命”。
擴展資料:
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余人在租界內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聲援工人,並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壹百余人。
下午萬余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壹百五十余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1933年5月30日 (農歷五月初七),中日簽署《塘沽協定》。
中方代表自右至左為:徐燕謀、錢宗澤、熊斌和李擇壹1933年5月30日(距今83年),中、日雙方在塘沽會晤,中方首席代表為參謀本部廳長熊斌,日方首席代表為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下午4時雙方交換全權證書,31日上午9時半,停戰談判正式舉行。
岡村寧次首先提出停戰協定草案,並說明這是關東軍的最後案,壹字不容更改,要求中國代表在上午11時前作允諾與否的答復,對中方代表熊斌提出的《中國軍代表停戰協定意見書》,棄而不顧。岡村強硬表示,
中方對日方所提停戰協定草案,只能回答“諾”與“否”,壹切聲明必須等待停戰協定簽字以後再行商議。雙方相持到10時50分,離最後時限只有10分鐘,熊斌被迫在壹字不容修改的日方提案上簽了字。
百度百科-五·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