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有騎兵嗎?中國古代的騎兵是什麽樣子的?

中國有騎兵嗎?中國古代的騎兵是什麽樣子的?

我國歷史上的具裝騎兵興起於東漢的中後期。當時安息帝國的高橋馬鞍通過絲綢之路引入到了大漢,這使得騎兵在進行沖擊的時候能夠保證前後的穩定性。於是以往非常稀少珍貴的沖鋒騎兵就開始慢慢增多起來,而且為了增強騎兵的沖擊效果,於是極重甲具裝騎兵便出現了。早期比較有名的就是曹操麾下的虎豹騎,從“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來看,虎豹騎極具沖擊騎兵的特性。平定西涼馬超時,魏軍“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這種先出輕裝步騎攻擊、後以鐵甲重騎沖擊恰恰是具裝騎兵常用的戰術。曹操的《軍令策》中,又特意提到袁紹有300副馬鎧,而自己只有十幾具。由此推測,虎豹騎當是較早記錄的中國具裝騎兵。

1、快速發展

西晉滅亡之後,天下重歸戰火。北方地區軍閥割據,此時來自西域的軍事藝術開始大量的湧入中國,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盔甲構造。同樣的,中國的具裝風格也受到了壹定影響,重甲騎兵在北方橫行,直接催生出了兩種改變了中國騎兵史的東西,其中壹種還改變了世界騎兵史——馬槊和馬鐙。馬槊的出現,使得精銳的鐵甲具騎可以保持強大的沖擊力(馬槊不易折斷,而且十分銳利)。不過和馬鐙相比,它的貢獻還是要小了不少。馬鐙的出現,徹底解放了騎兵的雙手,真正使騎兵和馬匹結合為壹體。有了馬鐙的保證,騎兵可以承受更大的沖擊力,相應的也就需要更厚的甲胄。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了兩種具裝,壹種是頗具拜占庭風格的壹體式具裝,只是數量稀少。壹種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組合式具裝,這在東亞地區非常普及。而騎兵為了保護自己也在胸部添加了當胸,也就是眾所周知的明光甲。由於騎兵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個政權無論南北也是盡可能的把最好的甲胄裝備在具裝騎兵上。有了最好裝備的保護,具裝騎兵往往可以在戰場上起到絕殺的作用。

2、進入巔峰

在以往的觀點裏,唐代的具裝騎兵由於敵人的輕甲化而開始出現衰落的局面。這是由於古時文人對於鐵甲具騎和輕騎兵的描述沒有明顯的分界線,而多以精騎、驍騎、勁騎來概述給人的壹種感覺。不過隨著這幾年考古研究的進展,在盛唐和中唐的墓穴中發現了大量的具裝騎兵陶俑。以及唐軍士兵甲胄的加重化趨勢,坐實了唐軍中具裝騎兵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加精英化這壹現象。

不過最為出名的還是要數金國的鐵浮屠。比起遼和西夏,金國人同時兼具了具裝騎兵的沖擊力和騎射技藝。所持長槍同唐軍的馬槊不相上下,對敵人發起沖擊時,不同於西夏“鐵鷂子”的壹沖而竭,而是反復來回沖擊,直到敵人的陣地被徹底分割成數段。頗有近代騎兵方陣的感覺,配之以60多斤的劄甲和200斤左右的具裝,鐵浮屠可謂是那個時代最可怕的沖擊力之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