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wwwyaocom

wwwyaocom

姚姓的來源主要有三個:

1、是五帝之壹舜的後裔,出自媯姓。舜所屬的氏族,居住虞地,因此歷史上稱他為虞舜。後來堯接受了四嶽的推舉決定由舜接替自己,擔任首領,並且把自己的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據《堯典》記載舜在位期間命後稷根據使節播灑鐘植百谷;挖溝開渠,興修水利;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兇族。舜知人善任,他根據各人不同的才能,讓他們擔任不同的官職,如任命禹作司空,主管水土;任命棄作後稷,主管農業;任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任命臯陶管理五刑等等。因此舜在位期間,使上古時期出現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史記》對此的評價是:“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相傳舜因生在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南宋鄭樵的《通誌?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於姚墟,故因生以為姓”。至於姚墟的確切位置,目前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位於今河南省範縣南,唐朝張守節的《史記正義》中引用《括地誌》的記載:“姚墟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裏。”另壹種說法是位於今山東省荷澤縣東北壹帶。

另外,據鄭樵說舜“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可推斷舜還姓媯,因此姚姓也出自媯姓。

2、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的姚國是商族的後代(商族的姓是子姓),他們便以國為氏,稱為姚氏。

3、其他族改為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弋仲,原是漢朝時西羌燒當氏的後裔,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後代,因此改姓為姚。《晉書》中記載:“姚弋仲南安(治所在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赤亭(在隴西縣西)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於西戎,世為羌酋。其後燒當雄於洮罕之間。”

姚姓自誕生後至春秋期間,主要在河南發展,到晉代以前,姚姓已經發展到了山西,廣西,四川等地。公元384年,姚姓建立了後秦政權,姚氏因為有了這支來自甘肅隴西壹帶姚姓的加入而壯大起來。後秦政權消亡後,據《晉書》記載,劉裕將姚姓“余宗遷於江南。”,因此,江南的姚姓人中有不少是這支姚姓的後裔。之後姚姓的繁衍的速度更快,播遷的範圍更廣,到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天浙江、吳興以及甘肅隴州壹帶的望族。後來吳興的壹支姚姓,遷入陜郡。唐朝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唐朝,姚姓首次進入福建。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辟漳州時,隨行人中就有姚姓人。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人最多而專門設姚州。宋朝,姚姓發展到了廣東。明朝初年,原籍廣西的福建莆田人姚武定,姚武寬,姚武官進入海南,成為姚姓入瓊始祖。江西籍姚姓中的壹支也於這壹時期遷入雲南蒙化(現雲南省巍山縣),2001年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彜族回族自治縣發現了壹份由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親筆題序的《姚氏族譜》,落款為“熙寧四年辛亥年,現文殿學士特進上柱國太子少師、六壹居士歐陽修書”。書字後蓋“六壹居士”篆字方形圖記。從族譜及序文中可以看出,巍山姚姓原為江西籍,他們的先祖在唐宋時期已經成為海內望族,這支姚姓的第二十四祖克明、克澄跟隨明軍進入雲南後入籍蒙化(現巍山縣),歐陽修真跡應為明朝初年帶入雲南的,成為巍山姚姓家族的祖傳之寶。清朝,姚姓進入臺灣並開始播遷海外。

姚姓在向南發展的同時也向北發展到了內蒙古,遼寧等地。姚姓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名人輩出,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壹點從有歷代關姚姓人的對聯中便可管窺壹斑。如“父子成雙史 兄弟號二姚”,上聯說的是隋朝散騎常侍姚察,受命修撰《陳》、《梁》兩部史書,直到去世時還沒有完成,他的兒子繼承父誌,修完二史;下聯指宋代都指揮使姚麟,字君瑞,節度建雄定武軍,用兵沈毅多奇策。有功不自誇,治軍嚴明,下屬兵將都樂意為他效命。兄弟二人後來都立了大功,人稱 “二姚”。 “爵封梁國 文重桐城”,上聯說的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姚崇,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深得眾望,開元初年被封為梁國;下聯指清代散文家姚鼐,字姬傳,桐城人。乾隆年間進士。參與了《四庫全書》的修纂。主持江寧、揚州等地書院長達四十年。姚鼐工古文,與方苞等為“桐城派”代表。著有《古文辭類纂》、《惜抱軒文集》、《竺集》等。另外,談到姚姓,臘梅和姚黃牡丹也不能不說。河南省鄢陵縣的蠟梅在中國最為著名,縣城西的姚家村 ,家家戶戶,房前宅後,遍植蠟梅,歷來享有“姚家黃梅冠天下”的盛譽。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黃是壹個古老品種,據說起源於宋朝壹姚姓庭院,被譽為花王。

姚姓歷史上的名人

1姚範: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

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2姚鼐:姚範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

——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為主,

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

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4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為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

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宏大工作。

5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

他作向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密秘吩咐鄉親

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為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

事後,被鄉人尊為英雄。

6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禦史,江西永寧面府。

7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8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為今天的陜

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

涉經史,育才辯,武後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

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9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深得眾望,

後來宋景繼他為相,史稱“姚宋”。姚宋曾孫姚合,元和進士,官終

秘書監。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他開創的詩體也稱武功體。

姚崇玄孫姚瑁,長慶進士,湖、常二州刺史。

10姚戈仲:西晉永嘉年間人,壹個羌族部落的首領,他率領他的

部落從赤亭遷到榆眉,後趙時被徙關中。公元323年被任為西羌大都

督,率羌眾數萬居於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兒子姚襄率領部眾返回

關中,在三原被殺。姚襄弟趁淝水之亂攻入長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

後秦。建都於今陜西西安西北。

11姚鉉:(968-1020) 宋廬州合肥人,字寶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善文辭,藏書頗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為《唐文粹》百卷,去取謹嚴。與柳開、穆修等開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

12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佑中補武陵墓令,訊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資修孔子廟,督課諸士,奏課為天下第壹。以薦除提舉成都府常平等事。後由江東副曹除知夔州,興學勸農,有古循吏風。有《桃花源集》。

13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縣人。字南枝。化學家。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學院。1928年回國,任東北大學化學系教授。“九.壹八”後轉任河北省立工學院化學制造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時期,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專員。1948年到臺灣,接任臺灣堿業公司總經理,後專任董事長。病逝於臺北。著有《電石分析法》等

麽(yao)

麽氏是起源較早的壹個姓氏,南北朝的《姓苑》已有記載,現分布在山東冠縣、唐山、保定唐縣、南京浦口、新疆、河南等地。在全國500個大姓排第420位。

麽從善,山東分支麽氏始祖,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於山東冠縣。

麽純良,河北唐山麽氏分支始祖。

麽謙,湯陰人,弘治中任通州學訓導。

麽顯名,山東冠縣南麽莊人,明代為海豐教喻、訓導。

麽喜龍,壹級美術師。男,1950年出生。現任沈陽 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沈陽市文聯副主席,麽氏書畫館館長。

麽枕生,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氣候學家,我國統計氣候學的莫基人。在他65年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涉足氣候學各個領域,尤其辛勤致力於統計氣候學的發展,將統計學理論與氣候學結合起來,建立了統計氣候學。他是我國大學設立氣候學專業的首創者。

麽紅,中央歌劇院首席女高音.

麽興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指揮員、海軍副司令,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