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遊子吟·孟郊》原文與賞析

《遊子吟·孟郊》原文與賞析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出身貧寒,早年喪父,全靠母親教養長大。壹生坎坷,為生計嘗盡人間辛酸,五十歲才作了溧陽縣尉。又往往無心公務,仍放情山水,因而受到半俸懲罰。盡管如此,生活總算安定了壹些,所以他立即恭迎老母來溧陽,以省晨昏,報養育之恩。本詩出語天然而含意深邃,揭示了偉大的母愛。

遊子吟是樂府裏壹種曲調名。籲嗟慨想,悲憂愁思,謂之吟。詩壹開頭就以憶念手法再現了母子即將分離的特定時刻,通過普通的縫衣場景,來刻劃母子依依惜別的真摯感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詩由兩個詞組引出兩個人物,兩樣東西。“衣”、“線”本日常俗物,並無特別的含義。但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壹經特定的“慈母”和“遊子”相連,使無情的“衣”、“線”成了表情達意的工具,用衣線相連象征母子骨肉相依的深情。緊接著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前句寫慈母的動作,後句寫慈母的意態。照理說母親為兒子縫衣是極其普通的事,但因是“臨行”縫衣,這就有了特定內涵。慈母飛針走線,為兒子趕制行裝,分離在即,內心自然是悲苦的;但慈母無聲無淚,將深情傾註在千針萬線之中。未分離就要盼歸期,母子情深可見壹斑。詩通過“密密”二字,將慈母對兒子的壹片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又含蓄深沈。不寫千叮萬囑,而以特定動作代之,揭示了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詩歌就以這極為純樸的語言,極平常的情事,壹石擊起千層浪,撞擊著每個遊子的心田,由詩及己而產生無窮聯想和***鳴,喚起天下人對母親的眷眷之心。

全詩平實誠摯,最後兩句以興的手法,用春天的小草難以報答三春陽光的溫暖設喻,貼切感人。慈母對子拳拳之情,猶如春陽對小草那樣深厚,可是兒女如小草壹樣細微的孝心,又怎能報答博大的母愛於萬壹呢?詩以“誰言”二字領起,正意反說。既寄托著遊子對慈母的烈火壹樣的熱情,又表現自己有心報母恩而深感難以兌現的無限惆悵的心理。感情純真,扣人心扉,催人淚下。

詩以淡淡的白描,表達濃深的情意。通過常情常物比興言情,托物喻情,形象生動,富於聯想,引發真切情思。通過細節描寫,以母對子之深情和子對母的內疚兩相對照,進壹步贊頌母愛之偉大。孟郊壹生顛沛流離,想報答母恩可又力不從心,內心之感慨形於歌詩,壹人之語道出千萬人之情。千百年來,《遊子吟》曾經撥動了多少遊子的心弦,可謂千古絕唱。

孟郊、張藉,壹等詩也。唐人詩有古樂府氣象者,惟此二人。但張藉詩簡古易讀,孟郊詩精深難窺耳。孟郊如《遊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等篇,精確宛轉,人不可及也。(曾季貍《艇齋詩話》)

退之以師道自任,自李翺、張藉、皇甫湜輩皆名之,惟推伏孟郊,待以畏友。世謂謬敬,非也。……《遊子吟》……《秋懷》……當舉世競趨浮艷之時,雖豪傑不能自拔,孟生獨為壹種苦淡不經人道之語,固退之所深喜,何謬敬之有!(劉克莊《後村詩話》後集)

仁孝不言,自然風雅。(鐘評) (鐘 惺、譚元春《詩歸》卷三十壹)

孟東野最為高深,如“慈母手中線……”真是六經鼓吹,當與退之《拘幽操》同為全唐第壹。(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