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中國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有哪些?

五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部署,出臺了壹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顯著增強,政策法律條件日益完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支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壹)進壹步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壹是繼2005年《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05]3號,以下簡稱非公有制經濟36條)出臺後,2009年,國務院又發布《關於進壹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09]36號,以下簡稱36號文件)。文件提出了29條政策措施,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發36號文件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在加強財稅支持、改善金融服務、完善服務體系、增強創新能力等方面制定了50多個配套文件,地方出臺了200多個配套文件。二、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65 438+00]13號,以下簡稱民間投資36條)。文件提出,進壹步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範圍,形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2012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42條實施細則全部出臺,促進了投融資體制向多元化、市場化、效率化方向進壹步發展。三、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進壹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65 438+02]14號,以下簡稱國發14號文件)。文件針對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大、成本上升、融資難、稅費重等問題,提出了加大財稅支持、緩解融資難、促進創新發展、支持市場發展、提升管理水平、促進集聚發展、加強公共服務等8個方面29條政策措施。這是國務院第壹個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性文件,對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發布了修訂後的中小企業分類標準,增加了對微型企業的標準,擴大了行業覆蓋面。2012年,修訂後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出臺,支持的企業類型由原來的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兩類改為中型、小型、微型企業三類,突出了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

(2)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壹是逐年增加財政資金。中央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規模逐年增加。例如,預算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從最初的1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2015438+041.7億元,資金使用逐步向小微企業和中西部地區傾斜。二是給予更優惠的稅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減按20%和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50%征收所得稅並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延長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執行期限。據國家稅務總局測算,2011年為小微企業減稅290億元,惠及個體工商戶924萬戶;不斷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6%、4%降至3%;此外,還出臺了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對於國家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示範平臺,享受科技開發用品進口免稅政策。

(3)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壹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各大銀行紛紛成立中小企業信貸部,從2009年到2011,連續三年實現小企業信貸增長和信貸增量“兩個不低於”的目標。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機構、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對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分別比同期大中型企業貸款高8個和1個百分點。小貸公司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080家,貸款余額5921億元。二是推進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采取營業稅減免、各項準備金稅前提取、資本金註入、擔保費補貼等多項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融資性擔保業務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國家有關部門發布《融資性擔保機構管理辦法》,規範擔保行業發展。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強,從2006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6543.8+04億元。七年來,累計安排專項資金59.38億元,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3327家。

(4)積極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除36號文件和14號文件外,國務院2012年發布《關於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壹步明確支持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凝聚發展,開展節能減排。2009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支持中小企業技術進步項目4160個,技術改造項目8527個,科技創新項目16000個。同時,在中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6543.8+0.5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加強專業化生產和發展新興產業,支持項目1671個。2012年,國家有關部門下達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35億元,支持項目1083個,帶動企業技術改造投資425億元。

(五)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首先,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構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2011,10省(市、區)啟動網絡平臺建設,2012,北京等15省(市、區)建設方案獲批。“十二五”期間,將培育500個國家示範平臺,支持40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鼓勵各類社會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截至2012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已認定國家示範平臺208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99個。二是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工程。從2003年開始組織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每年完成培訓政策法規、工商管理、創業知識等培訓50萬人次。2011啟動企業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中央財政安排10億元支持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養培訓。

(六)穩步推進中小企業國際合作交流和市場開發。國家有關部門和國際組織簽署了中國-東盟中小企業投資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中意文華基金等12項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協議。為了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去”,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法國、德國、瑞典、韓國和歐盟的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即政策磋商;相關部門還積極推動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創建,建立了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太倉)和中德中小企業產業合作區,實施了中德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培訓計劃。舉辦中瑞中小企業創新論壇,簽署中瑞中小企業行動計劃。創辦於2004年的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已成功舉辦9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與展示也已在中國成功舉辦7屆。

參考:/2013 zfbgjjd/content _ 2365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