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農業歷史報告浙江

農業歷史報告浙江

2006年我省農場經濟快速發展

2006年我省農場積極開展現代示範農場建設,切實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農場經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實現生產總值34.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2.49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29.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增長4.3%、31.8%和26.4%。

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2:85.5:7.4。

農場人均生產總值41063元,比上年增長10.4% 。

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質量效益同步提高,年實現利潤總額9.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1%。

壹、農業生產保持穩定。

由於耕地面積減少和優化農業結構需要,農場糧食播種面積3.63萬畝,減少12.2%,糧食產量13530噸,減少8%;水果產量16332噸,增長27.7%,茶葉產量5873噸,減少2.5%;出欄生豬63.03萬頭,肉類產量42061噸,分別增11.7%和12.9%;水產品產量6306噸,減少6%。

農業總產值8.55億元,同口徑相比,比上年增長3.4%。

二、工業生產快速增長。

完成工業總產值193.39億元,比上年增23.8%;工業銷售產值185億元,產銷率達95.7%。

實現利潤7.33億元,上交稅金6.8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2%和21.4%。

三、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增長。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2億元,比上年增長84.5%。

其中:第壹產業完成投資0.26億元,減少27.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1.18億元,增長98.1%;第三產業完成投資0.08億元,減少66%。

從投資主體看,非國有經濟單位已成為農場投資主體,非國有經濟單位投資11.3億元,占農場固定資產投資的98.1%。

四、外貿出口繼續增長。

外貿出口總金額28.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工業品金額27.93萬元,占出口額的99%。

五、職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年農場職工年人均工資16234元,比上年增長7.7%。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農場系統國有在冊職工6878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6869人,參保率99.9%。

參保離退休人員8096人,參保率99.6%。

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6290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5338人,參保率分別為91.5%和77.6%。

農墾繳費職工4140人,占參保職工的93.8%,全年繳納養老保險費1646萬元。

(省農場管理局)

寧波完善農技短信服務網絡

壹是擴大服務範圍。

從原來的百畝以上種糧大戶延伸到承包耕地面積20畝(設施栽培5畝)以上大戶、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村社農技幹部,以及其他需要服務的農戶和農業實體。

二是完善農技短信服務網絡和管理制度。

從原來的市、縣獨立發送,通過設立專門的信息管理員並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管理制度,深化到市、縣互動聯網、信息***享,並逐步把有條件的鄉鎮納入服務網絡。

三是拓寬信息收集渠道,強化服務能力。

按照全市農作物布局規劃,以鄉鎮為基點、各縣(市、區)為節點,結合農技推廣整體工作,全面掌握農業、農村、農民情況。

多渠道、多途徑、有針對性地收集整合生產技術、病蟲情報、農業氣象、市場供求和政策法規等農技資源和動態信息,根據農時、農情和農戶需要,及時發布各類農技短信,廣泛指導農業生產,服務“三農”。

(寧波市農業局)

早稻壹代二化螟發生趨勢預報

根據各地冬後螟蟲種群基數、水稻布局、天氣趨勢預報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預計今年早稻壹代二化螟中等偏重至大發生,浙北杭、嘉、湖稻區純單季稻區為中等偏輕發生。

壹代二化螟發生期比去年遲,比常年略偏早。

各地發生存在不平衡性,特別是局部單雙季稻混栽區發生量大,二化螟蟲源地復雜、蛾蜂多。

各地要切實做好蟲情監測,及時發布情報,加強分類指導,做好防治工作。

抓住二化螟化蛹高峰至羽化始盛期,廣泛開展灌水殺蛹,降低二化螟的有效轉化率,減少化學防治強度。

化學防治堅持“狠治壹代壓基數”防治策略,並根據當地二化螟抗藥性情況,科學選擇銳勁特等對口高效藥劑。

對蟲量特別高地區,適當提早藥劑防治適期,並及時補治。

早播單季稻秧田提倡使用銳勁特帶藥下田,減少本田期化學防治面積。

同時,註意農藥安全使用,嚴防蜜蜂、蝦和蟹中毒事故發生。

(省植保檢疫局)

嘉興蠶桑產銷形勢不容樂觀

受近年來絲綢行情持續利好消息影響,嘉興蠶繭價格持續走高,尤其是去年蠶繭價格屢創新高,蠶農養蠶積極性高漲。

預計全市完成春蠶合同訂種量達43.9萬張,同比增長12.2%; 但從近期繭絲綢市場行情分析,今年繭價將下降,目前 3A級生絲期貨價已跌至18萬元/噸,比去年最高時跌落近25萬元/噸。

因此,蠶繭加工企業將難以維持去年高位收購,春繭價格將面臨大幅跌價危險,預計春繭價格可能跌破1000元/擔,下跌20%以上。

(嘉興市農業經濟局)

諸暨早稻生產出現五方面新變化

壹是合作社輻射帶動。

定蕩阪農機合作社,在王家井鎮17個村建立早稻機械化插秧示範方20個,面積3000畝。

同時,積極開展機械化育插秧、跨區機插服務,全市早稻機插面積達6500多畝,為上年面積的4倍。

二是農業企業承包農田。

朝暉牧業公司承包80畝水田種植早稻。

同時利用生豬排泄物作肥料,降低早稻生產成本,改良生態環境。

三是幹部帶頭季節性流轉。

部分村幹部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把所在村閑置農田集中起來,開展季節性流轉,減少農田拋荒。

如璜山鎮刀鞘村村主任向村民支付每畝220元季節性流轉承包費,並雇用村民種植早稻,面積達150畝。

四是合作社發放訂單。

華農園糧食合作社按每公斤高於市場價5分價格,與社員簽訂150畝早稻生產訂單,並實行標準化生產。

越豐稻米合作社與市種子公司簽訂早稻良種繁育訂單,建立早稻良種繁育基地633畝。

五是先進科技應用擴大。

全市落實百畝以上早稻示範方69個,面積9062畝,同比增加22個和3435畝;推廣應用直播等輕型栽培技術和機械化插秧技術4.83萬畝,同比增1.21萬畝。

(諸暨市農業局)

三門農民用“懶辦法”種出高產馬鈴薯.

三門縣沿赤鄉豐安糧油專業合作社利用稻草覆蓋免耕種植技術種植的3000畝馬鈴薯,據調查測產,畝產可達到2300公斤,比常規種植法提高15%。

首批上市的馬鈴薯每公斤價格到2元,比壹般馬鈴薯高1.4元左右,產值可翻壹倍。

稻草覆蓋免耕種植技術,可使馬鈴薯生長在地表,沒有泥土擠壓,薯塊大小均勻、表面光滑,質量高,還能提前壹個月上市。

同時,稭稈還田還可培肥地力,使生態環保和增產增收兩不誤。

(臺州市農業局)

發送:農業部,省委、省人大、省 *** 、省政協,省級有關單位,各市、縣(市、區)農業局,廳領導,廳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