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工農革命軍和中國工農紅軍有什麽區別?

中國工農革命軍和中國工農紅軍有什麽區別?

中國工農革命軍和中國工農紅軍有沒有區別。

只能說從中國工農革命軍到中國工農紅軍的演變。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產黨人從失敗中認識到武裝鬥爭和組織軍隊的重要性。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在南昌附近地區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壹軍大部、第四軍壹部、第二十軍全部和第五方面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及南昌警察局警察各壹部,***兩萬余人舉行武裝起義。起義部隊編為第十壹軍、第二十軍、第九軍。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壹槍,標誌著中國***產黨獨立地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在起義過程中並沒有公開打出中國***產黨的旗幟,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仍稱為國民革命軍。

1927年中***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把領導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時黨的最主要任務。但農民起義後,其武裝如何稱謂,“八七”會議並沒有明確規定。直到8月21日,中***中央在《中國***產黨的政治任務與策略的決議案》中才明確提出:“建立工農的革命軍”,“這種軍隊之中要有極廣泛的政治工作及黨代表制度”。8月23日及其以後,中***中央在給中***湖南省委和其他地區***產黨組織的指示信中均提出,領導農民起義組成的農民自衛軍、工農自衛軍,在起義成功後,改稱為工農革命軍。各地***產黨組織根據中***中央的決定和指示,在領導農民秋收起義過程中,大都將工人糾察隊、工農自衛軍、愛惜自衛軍等工農群眾武裝合組為統壹的工農革命軍,各地起義武裝在改稱工農革命軍過程中,情況不盡壹致,稱謂也不盡相同。

有的是在領導起義之前將工農武裝改稱為工農革命軍。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的秋收起義,在起義之前就將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平漢工農義勇隊、濟陽工農義勇隊、安源工人糾察隊和礦警隊及鄂南崇陽、邊城等地的部分農民自衛軍合編成工農革命軍第壹軍第壹師,然後舉行武裝起義。1928年春,賀龍等在湘西桑植地區將其親屬和舊部下所掌握的武裝先組成工農革命軍,爾後舉行起義。

有的是在起義成功後將起義武裝改稱為工農革命軍。1927年11月,湖北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自衛軍在起義後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又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1927年11月開始至1928年春,贛西、贛南地區農民起義後,分別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七、第九縱隊和十五、十六縱隊。1928 年春,湘南起義勝利後,中***湘南特委將宜章、耒陽、郴縣、永興、資興等縣農軍分別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三、第七、第九師等。但有些地區起義後,起義武裝雖然亦稱革命軍,但卻與中***中央規定的工農革命稱謂並不完全壹致。如1927年10 月中***河南確山縣委領導的確山農民起義,起義武裝稱為農民革命軍。1928年1月方誌敏等領導弋橫農民起義,起義武裝稱為土地革命軍,有些地區的起義武裝通稱為遊擊隊。

1928年5月25日,中***中央頒發《軍事工作大綱》,就“軍事運動的壹般原則 ”、“擴大工農群眾武裝問題”、“建立紅軍問題”、“軍隊中黨的組織及政治工作”等問題作了明確規定和要求。其中規定:“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據地的工農革命軍及其他工農武裝,根據中***中央頒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規定,開始陸續改稱紅軍。

1930年5月,中***中央在上海秘密召開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會議決定各地紅軍分別集中組成軍團。1928年6月至1934年9月,紅軍陸續組成了軍壹、紅三、紅二、紅五、紅六、紅九、紅八軍團。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紅軍又先後編成了紅壹、紅四、紅二方面軍。1933年5月,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組織中國工農紅軍總部,任命朱德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周恩來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