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壹劍,鍛造鋒利的刀刃
2065 438+09 10月26日,10,央視播出了塔山煤礦井下智能采煤工作面的報道,對大同煤礦的智能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壹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國家‘十三五’科技攻關項目——15萬噸智能放頂煤開采技術、裝備及示範工程在大同煤礦集團塔山煤礦公司8222工作面成功投入使用”的消息被央視晚報、中國新聞、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大同煤礦集團等多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躍居榜首。但是,只有煤礦工人自己知道,成功攻克井下采煤智能化難題的背後,是十年的探索和付出。
時間追溯到2009年,同煤集團建成了整個煤炭系統第壹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在整個行業為之驚嘆的同時,同煤人在心中定下了更高的目標——實現智能采礦,打造智慧礦山。
塔山煤礦和同心煤礦作為行業千萬噸礦井和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的龍頭支柱企業,在同煤集團探索智能開采之路責無旁貸,必須先行先試。在當時,這兩個礦井面臨的特厚煤層開采在世界上還是第壹次。在這種背景下,很難搞智能挖礦。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到2014,塔山煤礦在“千萬噸級特厚煤層智能化綜放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向智能化邁出了關鍵壹步。2065438+2006年8月,同心煤礦在8202綜采工作面成功投入使用國家發改委“千萬噸高效綜采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標誌著同煤集團首個具有智能化水平的生產工作面正式建成,開辟了煤炭工業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新路徑。
技術攻擊和重新發射
如今,在塔山和同心煤礦,員工坐在調度室操作采煤機采煤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煤礦工人“坐辦公室挖煤”的夙願成為現實,這都得益於同煤集團近年來對科技研究的大量投入。
尤其是2018同煤集團新領導層上任後,進壹步明確了“科技創新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理念。2018年至2019年,全集團投入科研經費10多億元,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0項,其中也有5項獲獎。參與並承擔了3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獲得國家專利138項,其中特厚煤層智能放頂煤技術、小煤柱開采技術、煤矸石精確識別技術、國產采煤機慣性導航技術填補了國內煤炭行業的技術空白。這些成果為同煤集團加快礦山智能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去年,塔山煤礦承擔了國家“十三五”資源領域重點研發計劃“千萬噸級特厚煤層智能化綜放開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重點項目的研究。該項目以千萬噸級特厚煤層智能綜放開采為核心,以“智能成組放頂機理-智能放頂方法-煤矸石精確識別技術-智能放頂控制技術與裝備-工程示範”為主線,旨在全面攻克“特厚煤層運移放頂煤理論與自動放頂機理研究,特厚煤層協同采放的智能放頂工藝模型與方法, 綜放工作面矸石精確識別技術,綜放工作面智能放頂控制”其中,自動放煤系統、基於高光譜和音頻振動的矸石識別樣機、國產采煤機慣性導航系統、頂煤厚度測量裝置等幾項關鍵技術已經開始工業性試驗,並取得了預期效果,為同煤集團智能采煤技術向更高水平躍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升級和提高效率
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是什麽樣的?實際效果最有說服力。
從第壹個工作面到現在,同心煤礦公司用5年時間建成了5個智能化工作面,完成了從1.0到10.1的智能化升級。現在正在開采的8102智能工作面是我國第壹個高度集成化、全自動化的小煤柱工作面。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升級,同心煤礦公司人均煤炭產量從每年330噸提高到464噸,原煤回采率提高了20.8%。僅去年壹年就增收2.964億元,實現了效率和效益的“雙提升”。
現在,“安全、準確、高效”已經成為同煤集團關於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的* * *知識。塔山煤礦和同心煤礦在智能化建設方面收到了實效,也使得其他生產礦井緊隨其後,加大了智能化工作面的建設。今年以來,同煤集團在智能化建設過程中捷報頻傳:3月15日,地金灣煤業公司智能化綜采設備成功試運行,4月30日投產;8月29日,晉華宮礦智能綜采設備成功投入聯試運行。9月12日,馬家梁礦智能綜采設備成功投入試運行。9月20日,馬脊梁礦智能綜采設備成功試運行。與此同時,燕子山礦智能綜采設備準備就緒,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最後的調試。到今年年底,同煤集團將有10個智能工作面同時進行生產,智能工作面占比將達到13.6%。
相信隨著礦井智能化工作面建設的不斷加快,同煤集團的智能化水平將得到大幅提升,本質安全型智慧礦井將遍布同壹片煤炭大地,在未來更加激烈的能源行業競爭中占得先機,為整個煤炭行業加快轉型升級開辟新的道路。(文/劉振華藍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