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條對民營經濟有哪些啟示?玻璃門和彈簧門是什麽?為什麽民營經濟總是這樣?
《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發布,被外界稱為“新36條”;“新36條”進壹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再次引起關註。民營經濟產值占全國GDP的壹半以上,解決了全國90%以上的就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期以來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曾經,2005年版的“非公經濟36條”給這個群體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希望。然而,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最終使得民營經濟的發展並非壹帆風順。昨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重申3月底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精神,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這也被外界解讀為“新36條”;“新36條”頒布後,民營經濟未來將如何發展,民營經濟群體還需要哪些更具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傳統能源被央企瓜分,新能源將成為民間資本的新領域。與2005年版《非公經濟36條》僅允許民間資本參與能源領域自然壟斷業務相比,“新36條”不僅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油氣勘探開發,還允許民間資本與國有石油公司合作開展油氣勘探開發。首次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建設,並提出進壹步放開電力市場,積極推進電價改革,加快上網競價,推進項目業主招標,完善電力監管體系,為民營發電企業平等參與競爭創造良好環境。能源行業壹直是最受詬病的壟斷行業,各路專家學者都在期待這個“新36條”能成為打破壟斷僵局的壹塊石頭。昨日公布的“新36條”也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油氣等能源領域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不過,對於石油、電力等需要巨額資金支持的傳統能源領域,能否用壹個或幾個國家文件引入民營企業,國內能源經濟學家、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36條”是對原有政策的強化,更具有象征意義,表明中國並不受限。董秀成說,能源領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小企業因為資金不足等原因很難“涉足”。影響民營企業進入上中遊領域的不是國家政策法規,而是自身實力的障礙。比如國家對建設煉油廠的起點要求是10萬噸加工能力,這個投資至少是500億元。目前國內還沒有壹家民營石油公司能達到這樣的能力。對於參股,不缺錢的央企很難和民企合作。與很多國企難以涉足的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領域可能成為未來民營資本發展的“沃土”。“特別是在太陽能光伏和光熱設備制造領域,前十大廠商都是民營資本。”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表示,目前已有十幾家民營新能源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規模達到數百億人民幣。不過,石定寰也指出,民間資本在新能源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壓力是技術創新。“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低,撥給民營企業的投入就更少了。創新的投入主要靠民營企業自己。”石定寰認為,國家對新能源領域的扶持政策不明確,導致民營資本因為自身實力不敢進入新能源的終端利用領域,比如風力電站、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項目。如果未來相關配套措施明確,上述問題將迎刃而解。2005年版《非公經濟36條》規定,在鐵路、民航等領域,非公有資本可以以參股方式進入。“新36條”有所放寬,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投資建設道路、水運、港口碼頭、民用機場、通用航空設施等項目。抓緊研究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引入市場競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鐵路幹線、鐵路支線、鐵路輪渡和車站設施建設,允許民間資本參與煤炭運輸通道、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對於交通行業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是獲得投資者的信心。”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研究所書記顏東認為,國家制定“新36條”的出發點正是為了調動投資的積極性,但如何獲得投資者的信心將是壹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準入門檻沒有得到平等對待,仍然沒有保護民營企業經營權的法律規定,影響了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雖然“新36條”明確提出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建設,以及道路、水運、港口碼頭、民用機場、通用航空設施等項目。可以通過獨資、入股等方式進行投資。同時,要求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但在顏東看來,審批問題也是民營企業進入交通領域的壹大障礙。以鐵路為例,民營企業很難拿到那些經濟效益好的線路。所以,如果體制改革、政企分開、簡政放權沒有突破,政策不變,很難獲得投資者的信心。事實上,為了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國家發改委已經做了相關研究,提出了各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行業的措施。比如,迫切需要推進主輔分離,進壹步擴大合資鐵路和股份制試點規模,出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指導目錄,開放鐵路投資結算系統,擴大企業在鐵路運輸中的定價權。但目前尚未收到鐵路部門的回復。昨天,鐵道部壹位官員告訴記者,其實鐵道部壹直在研究加快鐵路企業上市的相關措施。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僅表示鐵道部將根據國務院的要求進行大膽創新。“畢竟大規模鐵路建設投資巨大,民間資本確實急需。現在民間投資進入了壹些領域,還是會遇到兩道門:壹個是“玻璃門”,看起來能進,真正想進的時候,頭上撞個大包;另壹扇門是“彈簧門”,它的腳剛剛擠進去,就不小心被彈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