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華集團。
在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後,際華集團(601718,SH)近日按照要求公布了2016年以及2017年截至當前收到的政府補助的明細,總額分別超過7億元和10億元。而在多年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際華集團公告顯示其今年還收到壹筆過億元的“僵屍企業補助資金”。值得壹提的是,際華集團此前收到的補助名目繁多,“僵屍企業補助”卻是今年才首次出現。
“僵屍企業補助”針對的是上市公司旗下部分“歷史包袱比較重”的企業主體。
作為行業地位頗高的軍需品研產企業,際華集團近年來營業效益卻不甚理想。記者註意到,百億級營收之下,際華集團扣非凈資產收益率卻連續兩年為負數,大額的營業外收入支撐了近年的凈利潤,而此次公布的“僵屍企業補助”同樣將推高其今年凈利潤。
今年政府補助超10億元
12月13日,北京證監局就大額政府補助問題問詢際華集團,提出查證顯示際華集團2016年、2017年均收到大額政府補助,產生利潤分別超過際華集團2015、2016年經審計凈利潤的10%,屬於應當立即披露的重大事件,而際華集團的相關信披工作存在“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信息披露滯後的問題。”
定期報告顯示,2016年際華集團收到政府補助合計7.13億元,2017年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6.85億元,但都缺乏清晰明細。
12月21日,際華集團發布了整改報告,補充了未臨時公告的政府補助明細。梳理發現,2016年際華集團***有財政補貼明細173條,合計7.13億元的補助資金,其中投資獎勵資金和地方貢獻獎勵資金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同時,際華集團還發布了從今年1月1日到12月21日累計收到的政府補助明細,金額合計10.74億元(未審計),其中占據絕對大頭的是數億元的搬遷補助——2016年至今,際華集團旗下項目、企業搬遷活動頻繁。相比之下,2016年,際華集團歸母凈利超過12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補助中還存在壹筆超過壹億元的“僵屍企業補助資金”。際華集團方面人士告訴記者,該補助針對的是集團旗下兩、三家個別企業,原因則是“歷史包袱”。“我們最早的壹家企業主體已經有上百年歷史了,其背後的離退休人員遠遠超過在職員工,所以歷史包袱特別重,這個成本負擔下來造成經營結果不太好……所以才會有僵屍企業的補助。”
國資委今年出臺了系列針對“僵屍企業”的處置政策。政策是“壹企壹策”,不能壹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