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成年後,和衛元君說他的劍術並沒有得到衛元君任用,經過榆次,見蓋聶,和他討論劍術,蓋聶不同意荊軻的說法,對荊軻瞪眼,荊軻離去,到了邯鄲和魯勾踐比劃,兩個人有不壹樣的看法,魯勾踐生氣大聲罵荊軻,荊軻沒有爭辯,默默的逃走了。
荊軻劇照
荊軻到了燕國,認識了壹個宰狗的屠夫又認識了好友高漸離,三人常常喜歡壹起喝酒聊天,甚是投緣,同時燕國的田光對荊軻也很禮貌客氣。
荊軻所認識的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賢人名士。燕太子丹委托荊軻謀劃刺殺秦國,給荊軻安置了好的住所,提供好的飲食,靜待刺秦的恰當時機。不久,秦國滅了韓國和趙國,兵至燕國南邊界,太子丹非常焦慮,屢次催促荊軻去行刺。荊軻回答說要等待壹個朋友的到來,朋友因為住的比較遠所以還沒到達。荊軻已經把朋友的行囊都提前安置好了。
史記司馬遷寫到荊軻在等待壹個人壹起出行秦國,可是這個人到底是誰並沒有進壹步交代。縱觀荊軻生平,他所認識的能夠願意和他壹起完成刺殺任務的人,並沒有幾個。蓋聶是劍士,但是蓋聶和荊軻交情不深,也未必是荊軻所等之人。魯勾踐都對荊軻大聲斥罵了,可見他們並非結交深厚的朋友,那麽,難道是荊軻在燕國認識的那個屠夫嗎?可是屠夫貌似住的地方離荊軻並不是很遙遠吧?最有可能和荊軻壹起完成任務的高漸離卻在送別荊軻的隊伍裏出現,所以也被排除了。荊軻在等的人,最終成了壹個謎。
荊軻與太子丹
元前232年,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已經過了5年了。但是對自己在秦國做人質,秦王態度冷淡這件事壹直不能釋懷,心生報復的念頭。但是燕國國力過於弱小,只能與別國聯盟。這樣壹來過程就會十分漫長。於是太子丹就想到了行刺秦王。
荊軻劇照
最開始,太子丹鎖定了田光,想讓田光去刺殺秦王。田光覺得自己年齡太大,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荊軻的父親和田光都是當時的武林高手,但荊軻並沒有完全繼承父親的劍法。倒是在讀書上鉆研得多。當時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而樊於期恰是秦國的叛將。太子丹出於對秦國的仇恨,而收留了他,荊軻想到壹個計謀,用樊於期的頭顱進獻給秦王,取得秦王的信任,而後完成之後的任務。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於是荊軻出於大局的考慮,私底下下見樊於期,告訴他利害,樊於期為了成全荊軻能夠刺殺秦王而自殺了。
到了公元前227年,荊軻前往秦國,走上了刺殺秦王的道路。和他壹起的還有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走的時候,燕太子丹、高漸離等等人,在易水邊為他送行,場面悲壯。荊軻與秦舞陽到達秦國後,以進獻樊於期頭顱,和督亢地圖為由覲見秦王。秦王十分高興。在展開督亢地圖時,荊軻把匕首藏在地圖尾部。很不幸,荊軻沒有刺中秦王,卻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然後被親王的侍衛殺了。
荊軻刺秦荊軻齊國後人,遷居衛國。為人豪爽放蕩不羈,遊歷四方,以劍術交友,多結交名人顯貴。來到燕國與高漸離,屠夫相交甚近,常三人與街市上喝酒,嘻笑隨性,不懼旁人。
荊軻刺秦圖畫
又曾認識田光。那時戰亂年代,刺殺謀害已經是許多國家彼此鬥爭會用到的手段了。戰亂風雲變化,秦國不斷向各國討伐,不停拆散各國聯盟,引起了燕國的恐慌。燕國已經被秦國奪取了好幾片土地,在燕國的太子丹目睹了秦王的野心,急忙逃回燕國找人商議。這時他想出了用刺殺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他重用錢財尋找勇士。通過田光介紹認識了荊軻。荊軻本來並不參與,只是沒想到田光為了保守秘密竟然自殺來證明。荊軻同意見太子,密謀刺殺之事。他提出必須先能見到秦王,如果能以燕國使者身份獻上秦王想要的,得到秦王信任,才有可能成功。
太子同意這個條件但卻頗為難,因為其中要的叛秦之人樊將軍首級,太子不忍心殺害。
荊軻既然已經下決心就決定自己去辦妥。他找到樊將軍告之打算刺殺秦王的行動,樊將軍立刻就自盡獻出自己。
荊軻取了樊首級還有燕國的地圖,面見秦王。秦王開始沒有絲毫懷疑,信任的接受荊軻送的禮物。可是當秦王打開地圖時,卻發現了藏在裏面的匕首,大吃壹驚,荊軻馬上抓起匕首就刺殺,被秦王躲開。荊軻跳而追之,秦王嚇得繞著跑,然而似乎秦王命不該絕,荊軻竟然沒有刺中,最後被趕來的士兵刺死。
荊軻勇敢接受這個任務,來時很多義士送別他就感嘆也許要壹去不復返,雖然匕首還被提前粹練過毒藥,可惜竟然沒有傷到秦王壹絲壹毫。最悲傷的是荊軻知道刺殺失敗,坐在秦國大殿上說,本來想活捉他逼他退還燕國土地再下手。聽來好悲愴!荊軻也許不是壹個成功的刺客卻是壹個讓人佩服的勇敢的愛國義士!
荊軻高漸離荊軻和高漸離是壹對好朋友,倆人在燕國相識,相交,最終成為莫逆之交。荊軻前去刺殺秦王之時,高漸離在易水河畔為友人擊築送行。高漸離的擊築聲悲涼慷慨,聽者都留下了熱淚,荊軻附和高漸離的擊築聲,吟唱出千古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高漸離劇照
後來,荊軻刺殺秦王失敗遭到了殺害,高漸離聽聞好友去世十分傷心。太子丹派遣荊軻刺殺秦王這壹行為惹怒了秦始皇,他派遣秦軍滅掉了燕國,並殺害了太子丹。為了逃避秦始皇的追殺,高漸離隱藏真實身份,在宋子城壹個酒家做酒保。隨後,高漸離展現了高超的擊築技藝,他的名聲得以大噪。秦始皇知道後便讓高漸離為自己擊築,雖然秦王知道高漸離的真實身份,但是舍不得殺他,便讓人熏瞎了高漸離的雙眼,繼續讓他為自己演奏。為了給死去的好友報仇,高漸離將裝滿鉛的築投向秦始皇,無奈沒有擊中。隨之,高漸離被秦始皇殺害。
在《秦時明月》中,荊軻是高漸離的知己好友,也是高漸離最尊敬的大哥。高漸離和荊軻有過壹段十分逍遙開心的江湖歲月,倆人談天論地把酒言歡,結下深厚的情誼。荊軻經常以淺顯的事物告訴高漸離其中飽含的道理。因為荊軻的壹番比喻,高漸離最終明白“易水寒”的真諦。在機緣巧合之下,高漸離成為了墨家重要人物,得知荊天明是好友荊軻之子時,奮力保護荊天明。
荊軻墓大風起兮風飛揚,壯士壹去兮不復返。屈原看著楚懷王壹代君主病死他鄉,看著楚國即將被秦國覆滅,抱著石頭屈身壹躍跳入汨羅江,沈屍江底,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啄食他的身體,每年都在他的祭日劃起龍舟告誡魚兒,抱起粽子投入江中餵飽魚兒,百姓們做這些只有壹個心願禱告上天不要去侵害屈原屍體,讓他死後安息吧。
荊軻墓
秦國雄霸天下之威,秦始皇吞並了六國,壹統天下之氣魄,是歷史上壹個嶄新的進程,壹個時代進步的標誌。可是這個歷史的車輪壓過去的事多少百姓君王壯士的屍體呢?歷史真的很殘酷,每向前滾動壹步,都有無數的鮮血流淌於大地。
六個國家逐壹被消滅,六國君王和臣民又是經過了多少掙紮。無論秦始皇對歷史的貢獻有多大,他的殘暴冷酷卻是為人們深深痛恨的。
荊軻刺秦的失敗讓人們的深深惋惜和痛心。雖然個人的力量渺小得就像以卵擊石,但是荊軻的勇氣和壯舉卻讓人敬佩不已。秦王雖然沒有因此喪命,卻也驚嚇得抱頭鼠竄,狼狽不堪。,他用更加冷血的方式回敬那些反叛者,把荊軻的屍體剁成了肉醬分埋在秦國四地。
人們心裏在流淚,看著這個英雄般的義士慘遭荼毒,死無全屍。但是荊軻肉身雖死,他的精神卻永遠都會被人銘記。後來出現了荊軻山,荊冢村,也出現了荊軻冢,都是為了紀念荊軻的。荊軻和屈原壹樣,都是人們心裏的壹個舍身忘己的革命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