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2940萬(2000年)。全國有48個部族,吉庫尤族為最大部族,占全國人口的25%,其次是盧希亞、盧奧、康巴等族。此外,還有少數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全國人口的38%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蘭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斯瓦希裏語為國語,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
首都:內羅畢(nairobi),人口約200萬(2000年),年平均氣溫27. 9℃。
簡史:肯尼亞是人類發源地之壹,境內曾出土約26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公元7世紀,肯尼亞東南沿海已形成壹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15世紀至19世紀,葡、英殖民者相繼侵入,1920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20年後,肯爭取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1952年愛國武裝組織“茅茅”運動領導人民展開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1962年2月倫敦制憲會議決定由肯尼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和肯尼亞非洲民主聯盟組成聯合政府。1963年5月肯舉行大選,肯盟獲勝。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獨立。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亞***和國成立,但仍留在英聯邦內,肯雅塔出任首任總統。1978年肯雅塔病逝,莫伊繼任總統。1982年6月議會通過憲法修正草案,確立實行壹黨制。1991年12月實行多黨制。
2001年10月20日,肯尼亞群眾在內羅畢集會,慶祝"肯雅塔日"。肯雅塔是肯尼亞1963年獨立後首任總統,被尊稱為"國父"。圖為肯尼亞總統莫伊乘車向群眾致意。新華社記者徐顯輝攝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7個省和1個省級特區,省以下設區、鄉、村。7個省為中央省、裂谷省、尼安薩省、西方省、東方省、東北省、濱海省。1個省級特區為內羅畢特區。
政治:1964年頒布***和國憲法,後經多次修改。1982年6月,肯通過修憲確立實行壹黨制。1991年12月改行多黨制,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當選總統需在獲得多數票的同時,在全國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過25%;總統擁有最高行政權和任免權,有權召集或解散議會;總統和內閣集體對議會負責;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論、集會、結社和遷徙的自由。成立於1963年的國民議會為肯最高立法機構,實行壹院制。1992年底舉行首次多黨議會選舉,議會中開始出現反對黨席位。根據憲法,國民議會有立法、審議財政計劃、通過政府財政預算、監督政府事務等職責,並有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彈劾閣員或政府的權力。國民議會由224名議員組成,其中民選議員210名,總統指定議員12名,當然議員(國民議會議長和總檢察長)2名。每屆議會任期5年。實行總統內閣制,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檢察長***29人組成。
肯 尼 亞 民 間 舞 蹈
經濟: 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之壹。實行以私營經濟為主、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混合經濟”體制,私營經濟占整體經濟的70%。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咖啡和花卉是農業三大創匯項目。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日用品基本自給。礦藏主要有純堿、鹽、螢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銀、銅、鋁、鋅及鈮、釷等。目前除純堿和螢石外,多數礦藏尚未開發。工業獨立以後發展較快,門類漸趨齊全。所需日用消費品85%由國內生產,其中服裝、紙張、食品、飲料、香煙等基本自給,有些還供出口。較大的企業有煉油、輪胎、水泥、軋鋼、發電、汽車裝配廠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全國85%的人口從事農、牧業。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咖啡等。畜牧業在經濟中也較重要,服務業包括財政、保險、不動產、商業服務及其他服務業。旅遊業較發達,為主要創匯行業之壹。主要旅遊點有內羅畢、察沃、安博塞利、納庫魯、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肯尼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貨幣名稱:肯尼亞先令(Kenya shilling),1肯鎊=20肯先令。
新聞發版: 主要報刊有《旗幟報》(英文日報)、《民族日報》(英文)、《今日民族報》(斯瓦希裏文日報)、《肯尼亞時報》(英文日報,“肯盟”黨報)、《每周評論》(肯最大的私營英文周刊)和《東非人報》(英文周報),1994年11月首次發行,在肯尼亞、烏幹達和坦桑尼亞同時出版。肯尼亞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64年,向內羅畢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報刊提供新聞和圖片。肯尼亞廣播公司,系英殖民者設立,電臺於1928年開播,用英語、斯瓦希裏語、印地語和15種非洲語言廣播。1964年肯獨立後,將其收歸國有,改名為“肯尼亞之聲”,使之成為國家廣播機構。“肯尼亞之聲”由國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兩部分組成。電臺用英語、斯瓦希裏語、印地語和15種非洲語言廣播。電視臺於1983年正式開播,用英語和斯瓦希裏語播放。“肯尼亞電視網”為1990年成立的私營電視臺,用英語廣播,大量轉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肯尼亞廣播電視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規模最大、廣播電視節目能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視公司。
英 姿 勃 發 的 肯 尼 亞 傘 兵
軍事: 獨立後建軍。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參謀部是最高指揮機構,總統通過總參謀部長統帥全軍。實行誌願兵役制。
外交:奉行和平、睦鄰友好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謀求地區和平與發展,反對外來幹涉和外國意識形態的滲入,重視發展同西方及鄰國的關系,註意同各國發展經濟和貿易關系,開展全方位務實外交,強調外交為經濟服務。
與中國關系:1963年12月14日,肯尼亞同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