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熱鬧的寒假裏,我讀了《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這本書。
少年音樂故事的第壹章是《獨攬梅花掃蠟雪》,豐子愷正在看王老公公在兩棵梅樹下面掃雪,聽到了爸爸正在唱音階。豐子愷好奇地問了問爸爸,爸爸告訴他他們小時候學唱歌,先學的音階,為了方便記憶,就用‘獨、攬、梅、花、掃、蠟、雪’這七個字。
他的姐姐回來了,好奇的小豐子愷又去請教姐姐。
少年音樂故事的第五章是《鐵馬與風箏》,春分節到了,豐子愷被壹種“音樂”喚醒。這是爸爸今年的新設備,名叫“鐵馬”。這時候,趕早市的種種叫賣聲從墻外傳到我們的食桌上:“買——芥——菜!”“大——餅——油——炸——檜!”“火——肉——粽——子!”音調各異,音色不同。
早餐後,豐子愷約華明下午放風箏。他們兩人可倚在碑腳上閑坐。豐子愷摸出口琴來,開始練習姐姐寄給他的《風箏》歌。吹到最後壹句的時候,他停頓了。因為這壹句妳有壹個高半音的fa字,瘋子開吹遍了口琴的23孔,吹不出這個音來。這怎麽辦呢?回去問了爸爸再練習吧。現在且換壹個純熟壹點的輕快的小曲來點綴這壹片春景吧。
這是《風箏》的歌譜。
少年美術故事的第20章,中秋過後,又迎來了新的壹天。豐子愷猛聽見下面有稔熟的聲音,他向下壹望,原來是宋麗金和吳文英她們手裏各拿壹冊速寫薄, 並肩而行。她們倆讓豐子愷和她們壹同去寫生。
他們三人跑到了市外的樹林裏。樹林外面是大片的稻田,金黃色的稻掛下了沈重的穗,正待農人來收割。森林裏面是壹個小小的村落。村落裏有幾個村女,肩了竹耙或掃帚。他們的服裝個個不同,他們的姿勢時時變化,這正是最好的速寫畫材。
晚上,我們三人同到秦先生房間裏 把白天的速寫給她看。 他們大家在速寫薄上臨摹米葉的sketch,又各向秦先生借了壹本畫帖回去。從此,豐子愷對於簡筆畫的興趣愈加濃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