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 科技 對於我們的春節又有什麽樣的變化呢?
中國的新年從大年三十除夕就開始慶祝了,家家戶戶辦年貨,貼春聯,準備年夜飯。年夜飯也是花樣繁多,各家都使出了看家的本領。等到菜品都上桌,那麽最先“開飯”的必然是每個人的手機,哢哢哢 ,壹頓拍,發朋友圈,發壹家親群,開始曬年夜飯,開始了比拼,開始了“掰頭”。雲交流,雲掰頭給春節添加了很多的樂趣。
然後各家“壹家親”“相親相愛壹家人”這些家人群裏也就開始了新年的祝福,接著也是令很多人期待並且能夠積極參與的搶紅包活動在群裏就開始了。話說搶紅包活動自從微信,支付寶這樣的社交加支付的軟件推出以後也很多年了,但是人們參與的熱情依然不減。不管大包小包,每個人都搶得不亦樂乎。
科技 的發展也讓春晚悄悄發生了變化。往年的春晚,都是排好壹大堆的歌舞節目,中間穿插著各個贊助商的廣告。但是從幾年前,支付寶“咻壹咻”,微信“搖壹搖”突然穿插在了春晚的環節中,今年抖音 集卡分錢 ,讓普通觀眾對於春晚的參與度提高了很多。春晚的舞臺,燈光舞美,LED圖像等都加入了很多的 科技 元素,讓人感嘆“春晚也趕上時代的節奏了”。
這幾年的疫情原因,國家倡導就地過年,倡導線上拜年,視頻通話也就實現了遠程拜年。我們家裏親戚也遍布了很多地區,大哥在北京,二哥在上海,老四在江西,老五在新疆,也都是壹大家子人,所以每年過年也不壹定都能回老家,所以能聚齊的機會就非常少。所以這幾年過年都是在群裏大家壹起拜年,視頻聊天,甚至視頻喝酒,氣氛也是非常的熱鬧。
科技 發展給我們的春節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和新奇的東西,但確實也使小時候感受的“年味”慢慢沒有了。父母這壹輩說,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不富裕,所以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吃肉,才能穿新衣服,所以就都非常期待春節,到了春節吃好的穿好的,幸福感就無比的強烈。然後現在 社會 每天都能吃肉,都能穿新衣服,所以感覺每天都是過年壹樣,到了春節時候也就和平常差不多,所以感受就沒有那時候那麽強烈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