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丁惟汾的人物評價

丁惟汾的人物評價

丁惟汾非常註重國學研究。他幼年秉承家訓,深研古韻。中年以後,與章太炎等往復商討,析合古韻部類,多有收獲。鉆研毛詩、方言、爾雅,皆有著述。 丁惟汾的家在日照城南45裏,濤雒鎮以西5裏的官莊,堂號是東留余堂。太曾祖以上幾代,原住濤雒鎮,後因家族分居遷至官莊,經過數代繁衍,即形成了以丁姓為主的村落。丁惟汾的父親丁以此,號竹筠,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由於家貧,無力舉業,壹生僅能以教私塾維持全家生計。丁以此對文字、音韻頗有研究,曾著有《毛詩正韻》壹書,深得民初的漢學家章炳麟(太炎)、劉師培、黃侃的贊賞。《毛詩正韻》壹書,在民國初年曾刊印過500部左右(每部4冊),大概國內主要圖書館,或許還有館藏。

親兄弟二人—丁惟淞(長),丁惟汾(次)。丁惟淞,因要協助父親維持壹家生計,東借西取,慘淡經營,曾從事過工商業和小手工業作坊,經營布店、醬園等,勉強支持惟汾和丁立同讀書上學,教書收入用來還債。

丁以此幼年時代,與兄弟老七脾氣不對,感情很不好,所以以此為教訓,常常訓誡兒子要團結和睦,互相幫助,不能視兄弟為寇仇,所以丁惟汾兄弟壹直感情甚篤。丁惟淞於1906年時就早逝了,丁惟汾對侄子丁立同等的生活非常關心。

丁以此,由於壹生仕途無望,對清朝的腐敗,深為不滿,因此對西學漸進的民主思想,極為崇尚。他對兒孫輩,每每灌輸以民主、***和的主張。在丁立同等幼年讀書的書房門上,有丁以此擬的“歐風美雨留嘉客,古史今書課幼孫”的對聯;在家裏的菜園門上,也有“閑時鏟平專制草……”的門對。丁以此對丁惟汾早年從事同盟會的革命活動,壹直是贊助的,從不反對。

由於丁以此的影響,丁惟汾的身體力行,丁惟汾的外甥薄守德(薄子明)、鄭培南,侄子丁立同,都在年紀很輕時,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薄子明,曾擔任山東省護國軍的總司令。率軍攻打袁軍五鎮張樹元的部隊,後被北洋軍閥張樹元勾結盧永祥部的何豐林謀殺。被列為山東省辛亥革命主要烈士之壹,至今濟南還有他的義冢、碑碣。丁立同在辛亥革命時,參加陳其美的革命軍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廠前身),後在反北洋軍閥鬥爭中被害,為推翻清王朝、打倒軍閥統治獻出了生命。

父丁以此,清末秀才,音韻學和文字學造詣頗深,著有《毛詩正韻》。

五女:丁玉雋,黃萬裏之妻子。

外甥:王仲裕,民國政治家。

外孫女婿楊樂,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侄曾孫丁肇中(無血緣關系),諾貝爾物理學獎金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