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會這樣?解放戰爭初期,國軍奪取東北,在過去的第壹波部隊中,新軍和新六軍兩大部隊,都是印度支那遠征軍時期編練的,都是黃埔軍。這樣的軍隊,其他民族的高級將領很難只動。在杜遠征軍期間,他先後擔任過總指揮和副總指揮,所以指揮這兩支骨幹部隊比較容易。
淮海戰役也是如此。我曾想過合並華中華東兩個戰區,由白崇禧負責指揮,但白崇禧拒絕了。最後主席只能派國軍名將劉智坐鎮。劉智資歷夠,但能力壹般,並不實際負責軍事指揮。於是,最後決定派壹個軍事指揮能力很強的副手給劉智,負責實際的軍事指揮。起初,宋希濂被選中,後來杜被換掉。
也就是說,解放戰爭時期,杜被主席用做消防隊長,在東北和徐州放了壹段時間,原因有二。壹個是因為派系鬥爭,不願意教別人指揮黃埔的部隊,交給隸屬黃埔的杜更放心。另壹個原因是,杜當時的資歷和水平還不足以獨立負責壹個主要戰區的指揮,所以他只能給別人當副手。
解放戰爭初期,奪取東北的時候,軍政是兩個集團,各自為政。杜只主管軍事,不幹預行政事務。解放軍退到松花江以北後,主席認為大局已定,下壹步要進行壹定的建設,需要資歷較深、水平較高的人來負責。這時參謀總長陳誠和國防部長白崇禧正在互相拆臺,於是主席決心換人,派陳誠去東北代替杜。
陳誠到達東北後,他的權力比杜大得多。他精通軍政,不僅掌管軍事指揮,還掌管東北的黨政系統。他是中國東北的最高軍事長官。這種權威從未在杜余明身上獲得過。但陳誠的軍事指揮能力其實很壹般。不僅白崇禧這樣的名人看不上陳誠、杜,連陳誠也看不上。陳誠到東北後,很厲害,負全責。結果解放軍春夏秋的進攻,讓陳誠損失了師長,丟了面子。
只是到了東北陳誠之後,主席覺得不能再在東北指揮了,陳誠本人也不願意留在東北。主席開始物色替代他的人,最後選中了魏。本來,魏不想去的。他覺得東北的局勢被陳誠搞得亂七八糟,去了也只是自己背黑鍋,不想去。陳誠只好回南京治病,並讓妻子去找魏的妻子,說如果陳誠再留在東北,身體就要不行了。請快去找魏吧。
魏抵達東北後,陳跑回南京。戰爭初期,白崇禧是國防部長,陳誠是總參謀長,但總參謀部負責軍事指揮,白崇禧實際上拿不到發票
就軍事指揮能力而言,陳誠肯定是遠遠落後於杜的。但是國軍很註重派系和資歷。杜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只是壹名中將。雖然他在東北和徐州兩大戰區都擔任過副總司令,但是軍銜和他所在的兵團司令是壹樣的,和大部分指揮官是壹樣的中將。陳誠不壹樣。陳誠早就是海軍上將了。因此,杜不得不依靠他在高層撐腰,而陳誠並不需要。他自己就是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