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遊是假,購物為真不合理低價遊,是經營者利用遊客貪圖便宜的心理,低價攬客,而後通過欺騙、強制遊客購物等手段非法獲利。旅行社常分為組團社和地接社兩種。組團社負責攬客,按照人頭數賺錢。地接社負責接待,而讓遊客多購物賺提成則成了很多地接社的利潤來源之壹。很多所謂的“景點”其實是隱形的購物點。購物景點必須都進店,遊客若不買壹點東西,可能會被導遊“埋怨”,甚至明譏暗諷,影響遊客旅遊心情。
2、宣稱免費,臨時加價部分違規旅行社還存在宣稱免費旅遊,卻臨時加價的現象。如果旅行社沒有跟妳簽訂合同,或者妳是在火車站或街頭接到的低價旅遊甚至是免費旅遊的傳單,就要特別小心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部分遊客有貪小便宜心理,可能會因壹些好處或折扣,忽視與旅行社簽訂正式合同,最後因沒有證據而難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標準降低,行程打折李秋婷(化名)今年讀大四,前不久在山東某國際旅行社實習了壹段時間。她告訴記者,部分旅行社帶遊客前往目的地後,發現無利可圖,就將服務和觀賞的景點數大打折扣。“羊毛出在羊身上,價低肯定質低。仔細看看行程,就會發現‘不合理低價遊’的吃住行安排以及標準,其實都大大縮水了。”李秋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