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 : 海興建縣始末 -史海拾貝
海興置縣始於 1965 年,因其東部靠海,以"靠海而興"而得名.為什麽要設置海興縣?當時情況又是怎樣的?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對海興建縣進行了壹番探查.
設置海興縣緣由
1964年10月國務院以四女寺減河(現稱漳衛新河)為界,重新調整河北、山東兩省部分區劃.根據國務院要求,河北,山東兩省人民委員會於1964 年10 月31 日聯合制發《關於調整兩省邊界行政區域交接工 作報告》上報國務院,報告將山東省無棣縣四女寺減河北岸的辛集區以及所轄的辛集,良戶,山後,朱王,宋王、付趙等6個公社和埕口區所轄的楊埕公社***壹個區,7 個公社,5O余個自然村,53 個生產大隊,444 生產小隊,34503人劃歸河北省滄州專區,將滄州的慶雲縣劃歸山東.很快,國務院批準了冀魯兩省邊界行政區域交接工作報告.中***滄州地委, 滄州專署決定,將這壹區域暫由鹽山縣管轄.由於鹽山,黃驊都是面積廣,人口較少的大縣,無論哪個縣再並入這部分地區,對工作的開展都不利,從公社到縣城,相距100多裏,往返壹次就要兩三天,不便於領導,不利於生產.特別是這壹區域,地處偏僻,地勢窪下,土地鹽堿,經濟落後,群眾生活比較貧困.但這壹地區面積廣闊,有著29.5 公裏的大陸海岸線和34.4 公裏的島嶼海岸線.生產潛力大,很有發展前途.這裏還是重要的海防前線,為歷代兵家所爭之地.1937年日軍入侵華北後,在小 山東部設防, 日偽保安第六旅張子良部經常活動在小山東南部沿海壹帶 , 並在魏莊,小山,張皮等地安設日偽據點 .1938年9 月,肖華率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來這裏開辟抗日 根據地,建立冀魯邊區黨,政,軍組 織.1938 年12 月國民黨十軍團暫編 第壹軍高樹勛部也在這壹帶的前刁、 楊店駐防. 從1953年開始,我人民 解放軍空軍的壹支雷達邊防部隊就壹直駐守在小山.
為了有計劃地開發這壹地區,加 強國防建設,加強對這壹地區的領 導,經過嚴格考察,周密規劃,中*** 滄州地委,滄州專署決定在這壹地區單設壹個縣。
國務院批準建立海興縣
建縣的具體設想和方案是:除山東省劃入的這壹地區外,再將鹽山縣東部趙毛陶、蘇基、郭橋、高灣等4 個公社及新生農場,鹽山縣農場兩個農場(縣農場所屬劉武莊,東西和樂莊 除外)和崔口公社的豆腐營,趙莊, 道口,小路,小徐家,北齊,南齊, 雙廟,溫暖莊,三王莊,小莊,北臺、魏莊、楊店、南馬莊 ***計4個公社,兩個農場,104個村, 、67416人、267512 畝耕地劃出歸新建縣,鹽山東部的4 個公社,兩個農場 劃出後,將其南部原慶雲縣的4 個公社劃入,其土地面積、人口變化不大,仍有23 個公社,424 個村,254594 人,759419 畝耕地.將黃驊縣南部 25個村,10679 人,47780 畝耕地劃出歸新建縣.這樣新建縣總計12個公社,2個農場,180 個村,112598 人,417752 畝耕地(人均4畝),可開辟的荒地約計有2O多萬畝,並且 四女寺減河,宣惠河兩大排水河橫貫其境, 對開發改造該地區極為有利.建縣以後可以以小山為重點,溝通黃驊到山東濱海公路,並與內地交通幹線連接,對加速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 是加強國防有著重要的作用. 建立新縣,首先要有壹個縣名, 並確定壹個縣址,山後公社的小山, 是滄州境內唯壹壹壹的“壹座山”,以其歷史 古跡和秀美山水而著稱.中***滄州地委,滄州專員公署決定,新建縣設在 小山 ,縣名為小山縣. 1964 年11 月30 日,滄州地委, 專署以滄字37 號,署民字312 件向中***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增建小山縣和鹽山,黃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1964 年12 月19 日,滄州地委,專署又以 滄字41 號,署秘字329 號文件向省 委,省人委發出《關於建立小山縣的 請示》.省委,省人委對在這壹地區 增建縣制極為重視, 副省長高樹勛將軍取"靠海而興,繁榮發達"之義, 親自將"小山縣"改名為"海興縣", 並以省委,省人委名義及時將《關於建立海興縣的請示》報到國務院. 1965 月2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國務院第154 次全體會議, 會議批準了河北省委,省人委《關於 建立海興縣的請示》,同意建立河北 省海興縣.
機構設置和幹部配備
國務院批準建立海興縣後,中*** 滄州地委,專署根椐省委,省人委 意見,具體研究了海興縣的人員編 制和機構設置問題.由於海興地處 海防前線,地廣人稀,地委,專署 按高於~般縣市的人員編制,為海 興縣配備幹部1309 人.中***滄州地 委任命 平景儒為中***海興縣委書記 (開始為代理,同年l2 月正式任命書記),黃德堂為海興縣委副書記,首 屆縣委常委會由平景儒,黃德堂,王 新華(農工部長),於桂巖(組織部 長),劉玉池(副縣長),孫善成(人 武部政委),崔亞明(副縣長)七人 組成.縣人民委員會由縣委副書記黃 德堂為縣長(代理,同年12 月正式 任命縣長),崔亞明(縣委常委),劉 玉池(縣委常委),徐華章(辛集區 委書記)三人為副縣長.5 月11 地委組織部,專署人事處制發了《關於海興縣的幹部配備意見》.《意見》 規定:在黨群系統中,"縣委辦與農 村部,組織部與縣直黨委,監委會, 宣傳部與黨校,工會,團委與婦聯分 別合署辦公".在人委系統中,"人委 辦與人事監察科,統計,財政科與稅務局,財貿政治部與財辦室,物委, 工業政治部與計委,工業交通科,人 行與農業銀行,農林局與水利局,衛 生科與計劃生育辦公室,防疫站,保 健站,農機局和拖拉機站等部門分別 合署辦公.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興縣人民武 裝部隨著海興縣的建制同時建立.中 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經報請北 京軍區批準,任命平景儒為人武部第 政委,黨委第壹書記,任命龐爾清任部長,黨委書記,任命孫善成任政 委,黨委副書記,同時任命王長春為 副部長,邢憲忠為副政委. 河北省編制委員會就海興縣的 機構設置問題,於 1965 以(65)編字第147號文件正式下 達了設置方案.按照文件規定,海興 縣委設立了辦公室,組織部(包括編 委),宣傳部,農工部,監委會,財 貿政治部(包括工業);海興縣人委 設立了辦公室,民政科,人事監察 科,文教科,衛生科,農林水利局 (包括農機),財稅局,商業局,糧食 局,供銷社,人民銀行(包括農業銀 行),計委(包括統計科),手工業聯 業局),交通局,郵電局,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同時設立了*** 青團,婦聯,工會,***27 個部門.
縣城選址與規劃建設
縣委書記平景儒到任後,就開始 了縣城的選址與規劃建設. 平景儒,本縣良章村人,從抗日 戰爭時期就在當地開展革命活動,先 後擔任高灣區青救會主任,農會主 任,武委會主任,1948 ***高灣區委書記,對當地情況了如指掌.他認為小山的土質優良,文物豐 富,從"盡量減少占用耕地,照顧當 地群眾生活"考慮,也從"保護文 物"和將來"發展縣城工業"著想, 他決定放棄在小山建縣城的計劃.根 據"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考慮 將來發展工業的可能性"的規劃原則 和"貫徹發展中小城市為主的建設方 針,盡量降低建築標準,節約建設投 資"的要求,他提出了兩個新的選址 地點:高灣與蘇基.高灣,鹽山重 鎮,歷史悠久,1932 年這裏就建立了 ***產黨的區委組織,人文環境優越. 蘇基,是新縣境的中心,地廣村稀, 適合縣城的全新設計,有利於長遠發 展.最終地委同意了蘇基的選址.決 定行政中心設在蘇基以兩廣闊的空 地上,設東西路兩條,南北街三道, 肜成三縱兩橫格局,機關單位,商業 門店集中在路街兩旁. 規劃確定以後,立即動工興建. 在完成兩橫三縱道路的同時,興建 黨,政,軍機關和部分事業單位房 屋,基本做到當年動工,當年交付使 用,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O 萬元.在 著手建縣的同時,縣委,縣人委還加 強了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 縣域與轄區調整 根據河北省委,省人委批復的關 於建立海興縣和鹽山,黃驊部分行政 區劃調整的報告,海興縣總計接收了 個區,12個公社,2 個農場,180 個村,112598 人,417752 卣耕地: 總面積為915.1 平方公裏,另有著 29.5 公犟的大陸海岸線和34.4 公裏 的島嶼海岸線.新成立的中***海興縣 委,縣人委對海興所轄區域進行了大 的調整. 調整至 1965 年12月才完成. 此時海興縣轄l1 個公社,2 個農場, 196 個生產大隊,178 個自然村. 1966 月,為開發鹽堿荒地,安置城市青年,根據河北省委指示, 在海興東部沿海地區新建青先,青鋒2個國營農場,屬省農墾局和海興縣轄.同時,國營明泊窪農場也歸省農墾局轄.11 月,經滄州專署批準, 將蘇基公社所轄的東白莊子,西白莊子,東尤莊子,中尤莊子,西尤莊子,周宋,蔡宋,劉宋,褚宋劃出,新建尤莊了公社.尤莊子公社轄11 個生產大隊.書記彭誌三,社長張德明,海興縣轄12個公社,4 農場,197個生產大隊,180 個自然 村,建縣區域調整基本完成.
建縣慶典與辦公
人員機構確定後,各路幹部大軍 紛紛奔赴海興,當時就住在蘇基,馬廠壹帶.當地群眾聽說在這裏建縣城,無不歡欣鼓舞,爭著騰房倒屋, 把建縣幹部請到家中,有的把自家 最好的房子騰出來讓給同誌們住. 當時縣委,縣人委領導和有關工作 部門的幹部就住在蘇西村的民房中, 到 1965年6 月下旬,80%的幹部已到達,同時還到達了壹部分職工. 196 5 年6月26日,海興縣建縣慶典大會召開 ,新調幹部1000 余人 全部到會,滄州地委副書記呂劍飛代 表地委在大會上講話.他說:"海興縣的建立,不論從經濟建設上看,還 是從國防建設上不論從群眾生活 的要求來看,還是從國家建設的需要 來看,不論從當前來看,還是從長遠 來看,都是非常必要的,有著重要的 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他鼓勵大家 "為了領導這個縣的人民群眾,把社 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搞好,地委、專署把今天與會的同誌從專直各個 部門,從各個縣,從四而八方抽調到 這裏來,把建設海興縣的重擔交付給 妳們.這副擔子是艱巨的,也是光榮 的!"縣委書記平景儒,縣長黃德堂 等縣領導同誌也講了話. 按照滄州地委辦公室L65)第78 號文件通知要求, 海興縣於 1965 年7月1日正式辦公,並啟用國務院制發的"海興縣人民委員會"印章. 同日,縣人民委員會發出關於啟用各公社人民委員會,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新印章的通知.l0 日,開始啟用省委 制發的"中國***產黨海興縣委員會" 印章,各公社,農場黨委新印章同時 啟用. 1965 年9月,海興縣城的工程建設陸續竣工,原住在蘇基村的縣委, 縣人委領導機關和部分工作部門遷入新建的海興縣城.至此,在中華人民***和國的版圖上,出現了"海興" 字樣. 海興縣的建立,對於徹底改變這 區域貧窮落後的面貌,發展沿海經濟,加強海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黨的十壹屆三二中全會以後,在 改革開放的春風裏,在科學發展觀的 指領下,海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在"靠海而興"的道路上迅跑!壹 老史博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