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部控制,是指公司為保證合法合規經營、資產安全、有效管理和財務報告公允,由各職能部門設計制定並執行的職能分工、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表格。公司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公司的經營活動符合和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文件的要求,確保公司資產的安全,確保公司的管理效率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實現股東的目標,確保公司提交的各種文件和報告可靠、準確。
法務部、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和外部註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關註程度不同。法務部更關註公司法律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防範,內審部關註公司內部控制能否保護公司資產的安全,註冊會計師從審計風險的角度關註公司內部控制對財務報告可靠性的影響。雖然三者側重點不同,但通過內部控制提高公司管理效率、防範公司經營法律風險的目的是壹致的。
法律部對公司內部控制的關註和評估基於以下原則:
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完善,沒有重大缺陷;
內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實施;
執行內部程序時是否獲得並保存相關記錄;
在與客戶談判時,銷售部應保留所有的客戶授權文件、資質文件、詢價資料、客戶技術要求、雙方通信、意向書、備忘錄、正式合同文本及補充協議。銷售部門在與客戶溝通時,應根據工作流程保留傳真文件的原稿或電子郵件復印件,並在接到客戶電話詢問和投訴時保留電話記錄。在催促客戶收款時,銷售部門應保留催款信和電子郵件。
公司法律部與法律顧問的合作
公司設立法律部的意圖和目的側重於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而外部法律顧問的目的是
1)希望在具體事務上得到法律顧問獨立客觀的建議;
2)希望得到法律顧問對特定訴訟或非訴訟案件的專業服務支持;
3)為公司法律部的工作提供專業指導。
所以法務部有責任在業務上協助公司法律顧問。
我有時和在網上做生意的朋友聊天。他們有的對公司的法律顧問很不滿意,以為公司壹年給他們幾萬塊錢,但實際上法律顧問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們做的。有時候壹個案子,從證據到文件,都是公司法務起草,法律顧問只出壹次,公司卻要出壹大筆咨詢費。我給他們的建議是,他們的法律部門應該建立壹個與公司法律顧問合作的流程。如果不明確法務部和法律顧問各自的職責以及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要麽法律顧問在公司的訴訟活動中什麽都不做,成為數據復印機,要麽他們買菜做飯上菜,法律顧問成為特邀嘉賓。
法律顧問的工作質量決定了公司是受益還是受損,涉及到責任追究,法務部難辭其咎。如果妳是公司的法律專員,我對與法律顧問合作的建議是:
1,客觀評價法律顧問的專業能力,並向主管部門作出報告;
2.與法律顧問保持工作溝通,與法律顧問壹起保管所有工作文件;
3.積極協助法律顧問的工作,但保持專業的思考和分析。
公司法律部門的職位
有賺錢的途徑。活的人多,吃的人少。
病之者,用之者,適之者,富貴不變。
——中庸之道
我引用《中庸》作為本章的開頭,妳可能覺得離題太遠。事實上,對於盈利的公司或機構來說,在保證自身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是公司的經營目標。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老祖宗的這句話就是指導思想。如果妳經營壹家公司,資金流入多於資金流出,創造財富時效率高,消耗資源時進度慢。這樣的公司當然可以“富而不變”。問題是很多公司在自己創業的時候還能銳意進取。但是挖到第壹桶金的時候就變得效率低下,機構臃腫,人員臃腫,公司內耗嚴重,內控缺失。在重重風險下,最終破產清算。正應了那句老話“其興也富,其亡也驟。”
公司設立法律部的意圖
在剛創立的中小公司裏,生產、技術、銷售、財務部門壹般是老板最關心的。因為這些部門可以直接給公司帶來效益。尤其是銷售部門的經理或者業務骨幹,他們的職責就是把公司的產品轉化為資金,讓這些資金回流到公司。因此,在分配公司資源時,銷售部門將很容易獲得高於其他任何部門的優先權。公司的其他部門,如行政部、采購倉儲部、人力資源部、信息中心、質檢部、董辦、總經理辦公室等部門都屬於費用中心。與銷售部那些傲慢的戰士相比,這些部門的經理和主管在開會時應該保持低調。哈哈。其實這並不是壹個好現象。明智的老板會平衡公司各部門的權力,不會讓任何部門淩駕於其他部門之上,也不會讓任何層級的員工侵犯老板的權威。
當公司的業務發展到壹定程度,和老板們壹起創業的初期員工逐漸淡出或者邊緣化,老板們會重新審視公司的業務流程,更加註重業務運營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更加註重對已經取得的成果的保護和鞏固。所以老板們有足夠的理由,公司也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成立壹個純成本中心——法務部門。
我大概屬於壹個喜歡問為什麽的人,所以我覺得在應聘之前搞清楚公司為什麽要設立法務部,會對妳開始在這個部門工作,拓寬妳在這個公司的職業前景有幫助。在我看來,公司老板決定成立法律事務部,主要基於以下考慮:
公司經營中法律風險的規避和防範。
公司從粗放型經營逐漸向流程型經營轉變的外因是公司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內因是經營過程中決策層逐漸意識到留業創業的難度加大。壹般來說,在公司創業階段,各種力量都集中在公司的建立和啟動上,很多矛盾會因為領導的協調和權威而暫時隱藏。在創業期,公司註重效率第壹,容易忽略制度的建設,不善於註重員工與決策者的公平互動。公司的銷售部門會采取集中的方式來占領市場,在占領市場份額的同時,會造成大量的壞賬。簡而言之,公司經營中的各種內外部矛盾會在公司進入穩定發展期時集中爆發。公司老板會覺得大量法律事務不能及時處理,公司運營面臨法律風險。因此,公司將在此時成立法律部,以規避和防範公司經營中的法律風險。
規範公司操作流程。
設立法務部的另壹個目的是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在壹個流程完善的公司,法務部是各個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部門。比如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流程、文件合同審核審批流程、應收賬款催收、原材料采購等流程,我們都不能缺少法務部門專業人士的工作。比如最近備受關註的王璐與九鹿王商標糾紛案,最終可能導致九鹿王公司的災難。這個案例會提醒很多企業,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有壹個完善的管理流程,包括商標申請、監測和轉讓、著名商標的申請和認定、商標侵權的發現和維權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流程的其他方面都應該制定和執行。此外,公司的很多操作規程都是由法務部起草,由決策層宣布和執行的。其實壹個企業的運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往往把制度等同於流程,只有制度沒有流程,導致企業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限制並協助公司其他部門履行其職能。
怎麽才能互相制約?最簡單的方法是妳來做,我來看。法務部能否有效制約公司其他部門的職能?我覺得通過流程可以做到。最簡單的流程是,各職能部門簽訂的合同需要經過法律部審核後,才能提交總經理簽字蓋章。這樣可以有效監督銷售部、采購部、行政部對外簽約的職能,減少串通舞弊,損害公司權益。法務部無權與客戶談判,不能直接接觸合同的另壹方。所以系統性造假的可能性比較小。建議法務部從壹開始就參與業務談判和協議起草,看似提高工作效率,實則會削弱或失去對公司其他部門的監督和制約功能,容易造成系統性欺詐,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公司的法律專員是具有專業法律技能的人,他們可以協助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比如法務部可以協助技術部為最新開發的產品申請專利或軟件版權保護。再比如,法務部可以協助采購部對合格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審核,對合作方的商業信譽進行調查。如果公司的臨時租賃和投資經營僅由行政部門或財務部門的人員進行,缺乏應有的法律分析意見,很可能發生投資風險。
與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的行為作鬥爭。
如公司有大量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商標專利權被競爭對手冒用,員工不斷提起勞動爭議仲裁,采購的原材料有各種質量問題,或者經常被各種機構以罰款的名義處罰。老板們就沒有精力做生意了。法務部可以對這些侵犯公司權益的行為進行反擊,為老板們解決這些棘手又費時的問題。不是每個案件都需要外部律師。事實上,對於壹些事實清楚、案情簡單的訴訟或非訴訟工作,司法部是不需要聘請律師的。法律專員受過律師培訓,完全勝任。對於其他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法律部的職責是進行法律分析,提出處理意見,供決策部門參考。
公司法律部門的職位
法務部在公司是否被重視,表面上看是看其在公司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實際上是看決策層授予該部門的權限範圍。所以不同公司的律師在壹起聊天,會發現即使職位相當,工資相當,但在公司的職位其實是不壹樣的。有些法務專員會受到公司各部門的“敬畏”,因為他們有權否決項目,參加公司最高決策的會議,而有些法務專員則受到各部門的鄙視。除了經常被催著復印合同文本,還要壹次次打電話催收營業部收不回來的壞賬。同樣的位置,壹邊是火焰,壹邊是海水,呵呵。據我所知,法務部的設立有以下幾種情況。我們來看看法律部在不同公司的職位:
橫向框架下的法律部(業務職能部門)
這是設立法律部門的常見方式。在這種組織架構下,法務部的級別與公司其他業務職能部門平行,部門負責人與其他業務部門負責人的職級和薪酬相同。它可能屬於壹個負責行政人力資源的副總裁。權限範圍接近處理公司日常法律事務。
這種架構的管理意圖是將法律部定位為業務職能部門,負責公司的日常法律事務管理。本部門不負責公司法律風險的評估、重大法律決策和建議,但有責任執行或協助執行公司的決策。
這種結構的缺點是法務部由於級別低,無法對公司其他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而且由於日常工作的原因,很難在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中發揮作用。